壮岁无心预祖图,莫年卜筑伴林逋。
闲名已在羲皇上,诗句曾将岛可奴。
尚想风流悲断柳,更无人共致生刍。
自怜淮海飘零客,也向春风听鹧鸪。
【注释】
①过无怀:路过无怀,即路过无怀氏的故庐。无怀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姓“风”。②“莫”:不要的意思,这里是“不”的意思。③林逋(bū):北宋隐士,本名逋,字君复,浙江温州人,工诗善画,尤以梅花著名,后人称“梅妻鹤子”。④羲皇:传说中伏羲、女娲的时代,指远古时代。⑤岛可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号。⑥风流:这里指才情横溢。⑦致:献上。生刍:新割的麦束。⑧自怜:自伤。⑨淮海:指长江下游的淮河以南地区,即今江苏、安徽等地。⑩鹧鸪(zhè gū):《尔雅》郭璞注:“鹧鸪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此处借代鹧鸪鸟声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译文】
当年壮年时无心预谋祖业,晚年卜筑山林却不愿与林逋为伍。闲居时已超脱尘世,诗句曾把岛上的鹦鹉奴比。
还怀念那才情横溢的风流人物,但无人与我共话生刍。只恨自己像飘零的淮海客,也向春风倾听鹧鸪之啼。
【赏析】
王绩是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清新淡雅为主。这首诗作于他辞官归家后的晚年。
首句“壮岁无心预祖图”,表明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早年就曾说过:“吾生幸无事,富贵非所愿。”(《春园引》)因此,当他在官场上混得不顺心,而退隐后便想远离一切世事纷争,专心致志读书吟诗。
第二句“莫年卜筑伴林逋”,则表明了他退隐的决心。林逋,是宋初著名隐士,他隐居西湖西冷山,过着清贫恬淡的生活,著有《省心录》、《北山录》、《泛菊》、《游西湖记》等,被后人称为“林泉高士”、“林下贤者”。他的隐居生活是许多士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第三句“闲名已在羲皇上”,则是诗人自我解嘲的表白。“羲皇”是传说中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时代,也就是远古时代。这句说,自己早已摆脱了世俗的名利地位,就像古代的伏羲和女娲那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
“诗句曾将岛可奴”,诗人自谦地说自己的诗才比不上岛上的鹦鹉,因为“岛可奴”是白居易的号。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白居易的敬仰之意。
第四句“尚想风流悲断柳”,则表现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留恋不舍的心情。“悲”字用得好,既写出了柳树的美丽动人,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伤感。
“更无人共致生刍”,则表明了他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生刍”是指新割的麦束,古人常以它作为祭祀品,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
“自怜淮海飘零客”,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感伤。淮海之地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他的出生地。
“也向春风听鹧鸪”,则是诗人在暮春时节独自在家乡小路上漫步时听到的一首凄婉动听的歌曲,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鹧鸪”。
全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