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遥知地自偏,杖藜随处有云泉。
朝来原上一犁雨,春到淮南二月天。
短短菰蒲初弄水,依依杨柳欲摇烟。
渊明自是无为者,能使懦夫怀凛然。

见海门韩宰

心远遥知地自偏,杖藜随处有云泉。

朝来原上一犁雨,春到淮南二月天。

短短菰蒲初弄水,依依杨柳欲摇烟。

渊明自是无为者,能使懦夫怀凛然。

译文:
我站在海门前,远远望去,就能知道这个地方是多么的偏僻。拄着藜杖,随时可以发现周围的美景:处处都有云雾缭绕的山泉。清晨的原野上,一场小雨刚刚洒下;淮南的春天,二月的天气温暖宜人。短小的菰蒲刚刚被雨水打湿,摇曳在水面上;依依杨柳仿佛在轻风中摇曳,烟雾般的枝条随风飘散。陶渊明确实是一个无为的智者,他能激励那些普通人也怀有坚定的志向。

注释:

  • 心远遥知地自偏:心中远大,自然能感知到自己生活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 杖藜随处有云泉: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周围环绕的自然景观——如山间的云雾和泉水。
  • 朝来原上一犁雨:清晨时分,田野里刚耕过一犁,雨露滋润。
  • 春到淮南二月天: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淮南的二月之中。
  • 短短菰蒲初弄水:短小的菰草刚刚被雨点打湿,轻轻摇曳在水中。
  • 依依杨柳欲摇烟:杨柳依依,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带着烟雾般轻盈飘渺的样子。
  • 渊明自是无为者:渊明指陶渊明,他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无为而治。
  • 能使懦夫怀凛然:即使对懦弱的人也能够产生激励和影响,使他们内心充满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陶渊明无为而治生活方式的崇敬之情。首句“心远遥知地自偏”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立和超脱;次句“杖藜随处有云泉”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通过简单的杖藜行走,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接下来的句子,“朝来原上一犁雨”,不仅写出了农夫耕作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尊重。而“春到淮南二月天”一句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植物的描述——“短短菰蒲初弄水”、“依依杨柳欲摇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着春风拂过水面带来的轻柔波动。而“渊明自是无为者,能使懦夫怀凛然”这两句则点出了陶渊明的无为哲学对人的深远影响,即使是平凡的人,也能从中获得力量,变得坚强无畏。整首诗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深邃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