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无地寄征衣,淮水西边近解围。
想得夜阑更秉烛,天寒木落一僧归。

注释

送僧归淮西二首其一:高堂无地寄征衣,淮水西边近解围。想得夜阑更秉烛,天寒木落一僧归。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思念之情。

从“高堂无地寄征衣”可以看出,诗人为僧人准备行装时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无法为僧人找到可以寄托衣物的地方,只能在高堂上默默地为僧人收拾行装,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痛。

“淮水西边近解围”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淮水边的景象仿佛在告诉人们,僧人即将离开这里。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离别的不舍和担忧。同时,这也暗示了淮水边的宁静与和谐,似乎在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如何变迁,这份宁静和和谐都是永恒的。

“想得夜阑更秉烛”这句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僧人夜晚归来的深深期待。诗人想象着僧人在深夜归来的情景,他手中握着蜡烛,步履蹒跚地走进家门。这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感动,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僧人深深的关爱和期待。

“天寒木落一僧归”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去的感慨。在寒冷的冬天,树叶飘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僧归的身影更加显得珍贵而动人。诗人用“天寒木落”来形容这个时节的氛围,强调了离别的凄清和哀愁。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送别之情,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