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水里月,无则形名兆。
即此是达磨眼睛,亦谓之衲僧顶门窍。
【释义】:
有则水里月,无则形名兆。
即此是达磨眼睛,亦谓之衲僧顶门窍。
【注释】: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二十五:这里指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神秀所作的诗。偈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有则水里月,无则形名兆。
即此是达磨眼睛,亦谓之衲僧顶门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见性成佛”的教义。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但被妄想、烦恼所覆盖,不能显现本心。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破除妄想,显现本心。这首诗中的“水里月”、“形名兆”都是比喻,表示本心和佛性。而“达磨眼睛”、“衲僧顶门窍”则是对“见性成佛”的具体化。其中,“达磨”是指六祖慧能,他在禅法上提倡“不立文字”,认为“教外别传”;“眼耳鼻舌身意”,也称为“六识”,是人的认识能力。“衲僧”是指佛教僧侣,这里的关键词是“顶门窍”,即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之道。整首诗通过描述禅宗的教义,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