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谁将花外吹,十年心事暗香知。
夜寒瘦影侵衣袖,月满阑干独倚时。
【注释】
羌笛:即羌笛,一种乐器。花外吹:在梅花盛开的地方吹奏。
心事: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烦恼。
暗香知:知道这香气来自梅花的暗香。
瘦影:指诗人自己的身影。侵衣袖:梅花的香气渗透到袖子里。阑干:栏杆。独倚时: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梅自喻,借梅言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凉。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首句“羌笛谁将花外吹”,起笔突兀,令人瞩目。羌笛的声音,本应清脆悦耳,但此刻却似乎被什么人有意无意地吹出,使得原本静谧的夜晚变得喧嚣起来。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也暗示了诗人对外界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察。
第二句“十年心事暗香知”,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梅花的香气联系起来。这里的“十年心事”指的是诗人多年来积累的愁绪和感慨,而“暗香”则是指梅花的香气在夜色中悄然散发,如同诗人心中的愁绪和感慨一样,无法轻易表达,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比喻,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第三句“夜寒瘦影侵衣袖”,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里,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的情景。这里的“夜寒”,既是实写,也是诗人内心孤独凄凉的写照;而“瘦影”则是指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消瘦。这种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也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最后一句“月满阑干独倚时”,则是诗人在明月高悬的时刻,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味自己的心事。这里的“月满”,既指明月高悬,也象征诗人心中的愁绪和感慨都已如满月般圆满、明亮;而“独倚时”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梅花为喻,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梅花的香气、身影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鲜明的画面。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充满了真挚与深沉,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