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日月,旧日山川。
东西不易,南北不迁。
水云杂沓,龙象骈阗,古佛家风尚俨然。
雨过千林开翠幄,月临双沼浸银蟾。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写山的形貌、水云、龙象和古佛的风尚来赞美山的高大雄伟,水的清澈透明。诗人在描绘了山水的雄浑壮观之后,进一步以佛家思想作为总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颂扬之情。
【答案】
注释:
①日月:指太阳和月亮。②山川:指山和河川。③东:方位词,东方。④西:方位词,西方。⑤南北:方位词,南方和北方。⑥杂沓:形容众多杂乱。⑦骈阗:形容热闹。⑧古佛家风:指佛教的风尚,旧时的佛教寺院多有山、水、云、树等景物。⑨千林:形容树木繁茂。⑩翠幄:绿色的帐幕。⑪银蟾:明亮的月亮。
译文:
昔日的日月依旧,昔日的山河依然。
东西方向不改变,南北方向也不迁移。
水气云雾交织在一起,龙象纷至沓来,古佛家风尚依然如故。
雨过之后树林万木葱茏,月光映照下的双湖像浸没在水中的银色月亮。
赏析:
首联“旧时日月,旧日山川”,是说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还是旧时的样子,这里用一个“旧”字,突出时间的久远,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喟。这两句诗是写景抒情,为下文的咏史抒怀作了铺垫。
颔联“东西不易,南北不迁”是对自然界中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赞歌,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永恒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期望。
颈联“水云杂沓,龙象骈阗”是对山水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水云”、“龙象”都是佛教中常见的意象。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山水之美,而且写出了山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尾联“雨过千林开翠幄,月临双沼浸银蟾”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两句诗既写了雨后山林的变化,又写了月光下的景色,更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