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义重,访我岩扉。
鸟啼花笑,云淡风微。
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义重:情义深重。
岩扉:山崖上的门。
鸟啼花笑:鸟儿在啼叫,花朵也在笑。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云淡风微:云雾稀薄,风轻拂。
坐来:坐下来的时候。
别后:分别之后。
见君稀:见面很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写朋友来访,诗人热情接待,但客人离去后,自己却很少见到他的情景。全诗通过对友人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深厚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故人义重,访我岩扉。
鸟啼花笑,云淡风微。
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义重:情义深重。
岩扉:山崖上的门。
鸟啼花笑:鸟儿在啼叫,花朵也在笑。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云淡风微:云雾稀薄,风轻拂。
坐来:坐下来的时候。
别后:分别之后。
见君稀:见面很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写朋友来访,诗人热情接待,但客人离去后,自己却很少见到他的情景。全诗通过对友人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深厚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雪峰和尚请我赞他: 藞藞苴苴,潇潇洒洒。 严冷时温若阳春,褊急处宽逾大海。 才开口,平日说。 脱空却嫌人,无事谤般若。 有时突出一句乡谈,佛也不能觑他缝罅。 从来闽蜀本同风,相逢自有知音者。 注释: 1. 藞藞苴苴:形容雪峰和尚的外表形象,既庄重又洒脱。 2. 潇潇洒洒:形容雪峰和尚的气质,既有高洁的品格又有洒脱的性格。 3. 严冷时温若阳春:指雪峰和尚在严肃和冷漠时,就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逐句解读: - 奇都管请赞:这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赞美。"奇都": 一个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管”可能意味着管理者或主管者。"请赞"暗示了某种请求或称赞的意向。 - 牧以卑,守以规:牧羊人以谦卑的态度来管理羊群("牧以卑"),而守护者则遵守规则来保护秩序("守以规")。 - 迅雷疾风,铁石不移:形容力量大到足以撼动铁石。"迅雷疾风"是迅速而猛烈的风暴。 - 须弥其颓
注释: 1. 禅人请赞:禅宗的僧侣请你作诗。 2. 赤土画簸箕:用赤土(红土)来画一个簸箕。赤土是一种天然的颜料,可以用来做画。 3. 冬瓜作碓嘴:用冬瓜做碓(dui,捣米用的石制器具)的口。 4. 舂碎铁蒺藜:舂(舂击),把铁蒺藜(一种植物,有刺)舂成粉末。 5. 簸出长粳米:把长粳米(长粒的稻米)簸出来。 6. 不须淘汰:不需要筛选。 7. 不须炊饱:不需要烹饪。 8. 尽世人人不知
注释: - 朝阳:太阳初升,阳光照射。 - 穿破:穿透。 - 衲赞:一种织物,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质地或材质。 - 一条:形容事物单一、简单。 - 屈曲:曲折。 - 半寸:长度单位,一寸的一半。 - 攀拳:伸手向上。 - 穴鼻针:比喻细小的针线,可以刺入鼻腔等小孔。 - 补得:缝纫或修补的意思。 - 成片:完整、无破损的样子。 - 举头:抬起头来。 - 红日:指太阳。 - 到天心:到达天空的中心。
小师惠林师孙法济请赞齿豁头童,眼昏耳聋。 忘怀所好干屎橛,不忍轻易抛弃栗棘蓬。 以此占据丛林,以此帮助贫困。 只因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译文: 小师傅惠林和师孙法济邀请我来赞颂。 我牙齿脱落,头部童态,眼睛模糊耳聋。 忘记自己喜好的干屎橛,不忍心轻易扔掉栗棘蓬。 用这种方式占据山林,以此来帮助穷人。 只因为真实不舍弃空,因此孝子慈孙绘制肖像。 注释: 1. 齿豁头童:齿疏
小师惠彰请赞:小师,即小沙弥;惠彰是法名。请赞,意为请求颂扬。 顾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回顾我漫游人世,宛如云彩在天空飘荡。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任由缘分来去自由,不去思考去留问题。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无论南边北边都信服,东南西北没有固定方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做人做事要简单方便,一动就要受到责备。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注释】 颂古三十六首:这是一首咏叹赵州从谂和尚的《颂古》诗。从谂禅师,号从翁,俗姓郝,山西人氏,唐昭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以善讲佛法闻名于世。他一生讲学不辍,有“赵州门下”之称,后圆寂。 家风:指家族的传统风尚和家风。 耳聋:比喻听不见。 指南为北,问西答东:意即无论向谁问路,他都回答相反方向。 天童:赵州从谂的号。 【赏析】 这首诗是赵州和尚颂其师从谂禅师的诗作。全篇采用拟人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文殊师利所问经》,全诗如下: 或草为衣,或狮为舆。 千变万化,无二文殊。 虽然觅则不可得,五台山色犹如如。 注释: - 文殊赞:这是一首赞颂文殊菩萨的诗歌。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代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 或草为衣:意思是有人以草为衣。这可能指的是文殊菩萨在人间的形象,有时被描绘成身穿草衣,象征着他的朴素和谦逊。 - 或狮为舆:意思是有人以狮子为车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真觉祖师的神奇和威严。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1. 弄出鳖鼻蛇,弹起广陵曲: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或能力,仿佛能操控自然界的力量。"鳖鼻蛇"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象征着强大和神秘。而"弹起广陵曲"则可能指的是某种乐器的声音,广陵曲可能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声音悠扬而深沉。 2. 清韵难可掩,毒气不可触:这里的"清韵"可能指的是音乐或歌声的美妙和清新
注释: 对月了残经赞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译文: 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赞美它! 月亮照耀着孤独的山峰,却无法照到。 看似看不到的地方,实际上已经看到了; 虽然只看到了光境,但仍然觉得读完了一卷。 赏析: 这首诗以“对月了残经赞”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首两句“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描绘了月光照亮了残破的经书的景象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偏中正,正中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间的部分既不是偏左也不是偏右。这里的“偏”和“正”是相对的,表示一种平衡的状态。 2. 正偏不及处,别是一壶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中间的部分,没有达到左右两端的程度,但仍然是一种独特的状态,就像是一壶不同的天空一样。 3. 水澄澄,风细细,云澹澹,月娟娟。 这句话描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这里的“水澄澄”、“风细细”
海山雨歇,水国云藏。 海水和山之间的天空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宁静,水面上的云彩也似乎被洗净了,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 薰风南来,殿阁生凉。 南方的暖风带来了凉爽的气息,使得殿阁中的人们感到舒适宜人。 佛出身处,昭然孔彰。 佛陀现身于世间,其智慧和慈悲的光芒照耀着一切,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启迪和净化。 堪笑当年奚老子,无端好肉上剜疮。 可笑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而不惜伤害他人
秋风清新,秋月皎洁,秋水清澈,与天空一色。 这不是心中的境界,也不是眼前的佛法。 只需一眼便知归宿,平步青云攀登桂枝。 注释: - 秋风清:描述秋天的风清冽而清新。 - 秋月白:描绘秋天的月亮明亮洁白。 - 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景象。 - 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表示这种境界并不是外在的环境或眼前的事物所能代表的,而是内心的体验和领悟。 -
【注释】 双峨:指山名,在今江西。芝岩:即“芝峰”,在江西庐山南麓。 松江:泛指长江下游一带水乡,此处借以指江边景色。 惨然:悲伤的样子。 花屿:水中的洲渚。 【赏析】 此诗是写江南夏景的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夏天的特点,着重描绘了松树、荷花和月光的景象。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诗人的情感变化。 起句写去秋双峨被毁,今夏芝峰坠地,这是实写;接着写松树因遭毁坏而显得十分悲凉
【释义】 生本不是空,死也不是空。 晴天湖面波光闪,雨天山峰雾气蒙。 【注释】 ①偈颂:佛教用语,指佛家唱诵的偈文或佛经中的一部分。此诗为佛家偈颂。②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光闪耀的样子。③山色雨蒙泷:形容山色在雨中显得迷蒙。泷,同“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 这首偈颂以自然景物作比喻来阐发哲理。诗人用“生本不有”和“死亦无空”来说明生命的意义,指出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注释】腊:农历十二月,古称腊;偈(jie):梵语的音译,即佛经中唱诵时所用的韵文。本指佛教徒念诵佛经的诗歌。偈颂:是佛教徒在诵经时吟唱的韵文。 四首其一 除夜:除夕之夜。 年年:每年。 无尽期:没有止境。 拄杖依前乌律律:拄着拐杖,依旧像乌鸦那样叫个不停。 【赏析】《偈颂四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组诗作品。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写除夕夜不眠之苦。诗的首句说“腊月尽是岁除夜”,说明除夕之夜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