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
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
黄尘塞天地,日月为之昏。
壮士仗忠义,不忘丧其元。
奋然为前驱,誓报明主恩。
卒伍皆贾勇,翕合无异言。
唯欲纾祸难,岂辞属櫜鞬。
元戎既启行,旌旆交缤翻。
谓当奏凯还,受爵效屏藩。
众寡力不侔,傍复乏外援。
战久俄败衄,靡闻钲鼓喧。
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
全师同陷没,千万无一存。
肢体膏草莽,血流成川源。
国虽加恤典,莫能返其魂。
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烦冤。
怀哉唐虞君,大德罔亏骞。
垂衣成至治,万国皆晏然。
齐威虽霸主,亦赖仲父贤。
九合不以兵,仲尼所称传。
兵乃不祥器,圣贤尝戒旃。
人苟服其仁,斯亦何用焉。

诗句与译文:

  • 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昨天从南边出发,战场上像云一样密集的部队。)
  • 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兵器即将碰撞,杀气正腾腾升起。)
  • 黄尘塞天地,日月为之昏。(黄尘遮天蔽日,太阳月亮都被蒙蔽。)
  • 壮士仗忠义,不忘丧其元。(勇士手持忠义之剑,决不忘记失去的生命。)
  • 奋然为前驱,誓报明主恩。(毅然决然成为先锋,发誓报答君主的恩德。)
  • 卒伍皆贾勇,翕合无异言。(士兵个个勇猛无畏,同心协力毫无异议。)
  • 唯欲纾祸难,岂辞属櫜鞬。(只希望解除祸乱灾难,哪里会推辞背负弓箭枪械。)
  • 元戎既启行,旌旆交缤翻。(大将军开始出发,旗帜飘扬交相辉映。)
  • 谓当奏凯还,受爵效屏藩。(以为应当凯旋而归,接受封爵效力于王室藩篱。)
  • 众寡力不侔,傍复乏外援。(人数少力量不足,旁边又缺少援助。)
  • 战久俄败衄,靡闻钲鼓喧。(战斗持续太久,突然遭受失败,听不到战鼓的声音。)
  • 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军队纪律严整,直到死亡都无人逃跑。)
  • 全师同陷没,千万无一存。(整个军队一起陷落,一个也幸存不了。)
  • 肢体膏草莽,血流成川源。(身体被泥土掩埋,血水汇成了江河源头。)
  • 国虽加恤典,莫能返其魂。(国家虽然加以抚恤,不能唤醒亡魂。)
  • 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烦冤。(白骨遍布四方,鬼魂哭泣充满了悲伤和冤屈。)
  • 怀哉唐虞君,大德罔亏骞。(怀念唐尧、虞舜这样的君王,他们的德行从未有亏缺。)
  • 垂衣成至治,万国皆晏然。(皇帝垂衣拱手成就了太平盛世,天下万国都安宁祥和。)
  • 齐威虽霸主,亦赖仲父贤。(齐威王虽是霸主,也依靠仲父的贤明。)
  • 九合不以兵,仲尼所称传。(诸侯九年不打仗没有用兵,这是孔子所推崇的典范。)
  • 兵乃不祥器,圣贤尝戒旃。(战争是不祥之物,圣贤们曾警示过这一点。)
  • 人苟服其仁,斯亦何用焉。(如果人人都奉行仁义之道,那么这又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和他内心的忧虑。诗中通过描述一场战争的景象及其影响,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以及人性的脆弱。

首联“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开篇就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战斗场面。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战场的全景图,如同天空中的云彩一般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联“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则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和激烈的战斗状态,士兵们手中的武器即将碰撞,杀气腾腾,预示着战争即将进入高潮阶段。

第三联“黄尘塞天地,日月为之昏”,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破坏,使得天地间弥漫着黄尘,连太阳和月亮都似乎迷失方向,无法正常工作。这一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更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

第四联“壮士仗忠义,不忘丧其元”,则是对那些在战斗中坚持忠诚和正义的士兵的颂扬。他们不顾生死,坚守岗位,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和英勇的气概。

第五联“奋然为前驱,誓报明主恩”却透露出一丝悲凉。尽管士兵们勇敢地冲锋在前,但他们最终的命运却是悲惨的,甚至无法回报君主的恩情。这不禁让人思考战争的正义性和个人牺牲的意义。

接下来的几联进一步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第六联“卒伍皆贾勇,翕合无异言”描绘了士兵们虽然勇敢但缺乏坚定意志的情况,第七联“唯欲纾祸难,岂辞属櫜鞬”表达了他们只想解除战乱的愿望,第八联“元戎既启行,旌旆交缤翻”则展示了大将军出征的情景。第九联“谓当奏凯还,受爵效屏藩”则表达了士兵们期待胜利归来并受到封赏的美好愿景。第十联“众寡力不侔,傍复乏外援”反映了战争中双方实力悬殊的现实,第十一联“战久俄败衄,靡闻钲鼓喧”则揭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且胜负难以预料的结果。第十二联“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强调了军队纪律的重要性和士兵们的坚定信念。第十三联“全师同陷没,千万无一存”则描绘了全军覆灭的惨状,第十四联“肢体膏草莽,血流成川源”则生动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第十五联“国虽加恤典,莫能返其魂”表达了即使国家给予慰问和抚恤,也无法唤回逝去的灵魂。第十六联“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烦冤”进一步加深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最后两联“怀哉唐虞君,大德罔亏骞”回顾了古代贤明君主的智慧和德行,以及“垂衣成至治,万国皆晏然”对和平治理的向往。而尾联“齐威虽霸主,亦赖仲父贤”则指出即便是强大的霸主也需要贤者的辅佐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