楖𣗖古藤杖,偃蹇如虬龙。
伊昔访隐人,得之天柱峰。
视尔如良朋,出处常相从。
渡水逾万折,穿云或千重。
忽于风雨时,狡狯夸灵踪。
使我失冯倚,瓠落无所容。

藤杖

楖𣗖古藤杖,偃蹇如虬龙。

伊昔访隐人,得之天柱峰。

视尔如良朋,出处常相从。

渡水逾万折,穿云或千重。

忽于风雨时,狡狯夸灵踪。

使我失冯倚,瓠落无所容。

注释:

  • 楖𣗖(yǎn yì):一种古代的藤杖。
  • 偃蹇(yǎn jiǎn):弯曲、蜿蜒的样子。
  • 虬龙(qiú lóng):形容物体像龙一样扭曲盘旋,这里指藤杖弯曲盘旋的样子。
  • 伊昔:过去。
  • 隐人:隐居的人。
  • 天柱峰:一个地名,可能位于今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中,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 良朋:良好的伴侣。
  • 瓠落(hù luò):空虚、没有依靠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古藤杖的诗,通过对藤杖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隐士和道家文化的敬仰之情。首联描述了古藤杖的形态,用“偃蹇”和“如虬龙”描绘了藤杖的蜿蜒盘旋之美。颔联则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的敬重以及与隐士之间的深厚友谊,如同良朋一般。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藤杖的坚韧与实用,即使经过千难万阻也依然不离不弃。尾联则是对藤杖在风雨中的灵活自如进行了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因失去依赖而感到的孤独无助。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藤杖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友情、道义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