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大树高入云,树根作屋祠为神。
村农四时常祭赛,但愿长幼无灾屯。
更乞风雨皆调适,官不追呼无盗贼。
六畜蕃滋百谷成,报神之赐何终极。
问农当年未生树,此树之神何所附。
它时此树朽而仆,树神又向何方去。
农笑吾言吾笑农,浊泾清渭终难同。

神树词

村西大树高入云,树根作屋祠为神。

村农四时常祭赛,但愿长幼无灾屯。

更乞风雨皆调适,官不追呼无盗贼。

六畜蕃滋百谷成,报神之赐何终极。

问农当年未生树,此树之神何所附。

它时此树朽而仆,树神又向何方去。

农笑吾言吾笑农,浊泾清渭终难同。

译文:
村西有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扎在地里成为了村庄的神树,村民一年四季都会来祭祀,希望老少平安没有灾难。
人们还祈求风调雨顺,官员们不再追赶和驱赶,使得六畜兴旺,庄稼丰收,以此来报答神明的恩泽。
当问及这棵树是如何成为神树的时候,村民们回答说他们不知道。
当这棵大树最终腐朽倒下的时候,神明又将去了哪里呢?
农民嘲笑我的提问,我反问农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分辨泾河和渭河,就像我们无法分辨善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村庄神树的诗歌,通过赞美神树的庇佑和对神树的敬畏,反映了古代农民对神灵的信仰和依赖。诗中通过对神树的描述和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社会的风貌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首句“村西大树高入云”描绘了村庄中的一棵大树,其高大挺拔,直插云霄。这句诗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大树的壮观景象,也为后文对神树的描述奠定了基调。同时,“高入云”这一描述也暗示了这棵大树对于村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两句“树根作屋祠为神”进一步揭示了这棵大树与村庄的关系。树木的根部作为房屋的基础,形成了村落中的庙宇,供奉着树木本身作为神明。这种信仰体现了村民们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将其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存在,从而祈求庇护和保佑。
第三句“村农四时常祭赛”,则具体描述了村民们如何表达对神树的敬意和感谢。他们每年定期举行祭祀活动,以各种方式向神明表达感恩之情,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不仅是对神树的崇拜,也是对农业生产的祈愿。
第四、五、六句“但愿长幼无灾屯”到“报神之赐何终极”则是对神树功效的具体描写。这些诗句表达了村民们对神树的深厚感激之情,认为只有神明的庇护,才能使全村人远离灾难和困苦,获得丰衣足食的生活。
第七、八句“问农当年未生树,此树之神何所附”到“农笑吾言吾笑农”则通过设问的方式,探讨了神树的起源和存在的合理性。村民们询问当年的树是否真的有神的存在,而诗人则以幽默的语气回应,认为无论是否有神明存在,这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最后两句“它时此树朽而仆,树神又向何方去”和“浊泾清渭终难同”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感慨。他意识到无论树木多么强大,总有一天会腐朽,神明也会随之消失。这种无常的观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变迁的认知。
整首诗通过对神树的赞美和对村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