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一草庐,住来忘岁月。
孤身同梦幻,两鬓任霜雪。
纷纷蛮触争,颇若大琐屑。
予虽知其然,不欲有分别。
注释:
空山:指幽静而无人烟的山谷。
其一:这是第一首诗。
其二:这是第二首诗。
一草庐:一间简陋的茅屋。
住来忘岁月:住在这里,时间好像忘记了流逝。
孤身同梦幻:独自一人如同在梦幻中一样。
两鬓任霜雪:两鬓的头发已经白了。
纷纷蛮触争:纷乱地相互争斗。
蛮:南方少数民族。
触:北方少数民族,泛指各种民族。
大琐屑:微不足道的事情。
予虽知其然:我知道这是必然的。
不欲有分别:不想有差别和区别。
赏析:
这首诗以空山中的草庐为背景,通过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句”空山一草庐”,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谷,只有一座草庐,没有喧嚣与繁华。这既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他选择在这个偏僻的地方隐居,是为了避开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次句”住来忘岁月”,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超脱和淡泊。他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却仿佛只是过了几个春秋,岁月在他的心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他不再为名利得失所动,不再为外界的变化所影响,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修行。
第三四句”孤身同梦幻,两鬓任霜雪”,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心境与追求。他虽然生活在一个看似平凡的草庐里,但心灵却是自由而宽广的。他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也没有被物质的欲望所束缚,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和时间的流逝。他的两鬓已白,象征着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变化,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不为任何事物所动摇。
最后两句”纷纷蛮触争,颇若大琐屑”和”予虽知其然,不欲有分别”,则是他对世间纷争和琐事的超然态度。他认为那些纷乱的争斗和琐碎的事情都是不值得关心的,因为它们无法带来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他宁愿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不去干涉或评判这些纷扰的世界。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超然心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诗作,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