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为山中游,遂作山中住。
猿鹤尽相忘,不记山前路。
架有古仙书,立言谈信去。
往往赜其玄,颇有会心处。
乃知筌蹄作,意本在鱼兔。
观象既得之,自可略章句。
童竖难与言,趺坐入禅度。
万事静中忘,不省白日莫。
野云忽飞来,宿我檐间树。
知我无所著,飘然又飞去。

【注释】

①山:指庐山。

②吟:作诗。

③偶:偶然。

④遂:于是。

⑤猿鹤:泛指山林中的生灵。

⑥记:记得。

⑦筌蹄: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意在言筌,是比喻方法。

⑧信去:信守不去。

⑨赜(zé):深奥;玄妙。

⑩意本:意在。

⑪观象:观察万物的表象。

⑫略章句:删削文辞,使文章简明易读。

⑬童竖:童仆。

⑭趺坐:盘膝而坐。

⑮禅度:打坐参悟禅理。

⑯知我:了解我的心意。

⑰无所著:无牵挂、无牵绊。

⑱飘然:飘然超脱的样子。

【译文】

偶然来到山中游览,于是我便在山中定居下来。

猿猴与仙鹤都忘记了前路,也不记得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架上有古仙书,可以谈论道法自然的道理,但只是空谈而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玄妙。

往往能够体会其中的深奥,却也有一些地方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

原来领悟道理的关键,在于放下一切执念,像鱼兔一样自由地生活着。

观察万物的表象就可以得到道理,所以不必拘泥于文辞,只要删削文辞使文章简明易懂就可以了。

仆人小孩难以跟他说话,只好盘腿坐下打坐参悟禅理。

万事都在静止之中忘记,不再考虑白天的得失。

野云突然飞来,栖息在我的屋檐上的树木上。

知道我的心已经没有牵挂,于是飘然离去,又飞向天空。

【赏析】

这首题咏庐山的诗,写诗人对山中清幽景色的欣赏以及隐居生活的惬意。诗的前八句为第一段,从“偶”到“不记山前路”写诗人偶尔游山时的情景;后十句为第二段,写他居山以后的生活情趣及他对佛家“得意忘言”、“体玄会心”等思想的理解。

首二句点出庐山,说明诗人游山的时间和目的;三句以猿鹤忘路自比,说明诗人已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忘却尘嚣,忘掉了人间的一切纷争和烦恼。四句写诗人在山上所见到的景象,并暗含了“忘路”的意思;五至六句说到了古仙书,表明诗人在山中读书有所得。

七至九句写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体会,认为人应当如鱼兔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不要拘泥于形式,只求心灵上的自由。

第十句写诗人打坐参禅时的意境。十二至十四句进一步写他的心境。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佛家“知我者谓我知之”的领悟,表示诗人对世事已无所执着,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