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虽远,人心匪殊。
内直不欺,与天为徒。
对越无愧,陟降恒俱。
祝史陈言,曾非矫诬。
桑林之祷,金縢之书。
至诚感通,如鼓应桴。
神人以和,大信以孚。
不勉不思,自止于符。
天有常道,人无异涂。
志斯一矣,天其远诸。
大道既漓,人心日渝。
背天从欲,覆族亡躯。
作善降祥,为恶速辜。
圣言孔彰,是训是谟。
一念之差,千里而迂。
惟当自修,以反厥初。
【赏析】
此诗为《诗经·大雅·荡》中的一篇。全诗共六十二句,分四章。其内容主要是歌颂文王的功德和美政。前四章主要写文王的圣德;后一章写文王的美政。
第一章:“天道虽远,人心匪殊。”意思是说:虽然天道很远,但人们的心灵却是一致的。这里的“匪”是语气副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心匪殊”是说人们的心灵是一致的。
第二章:“内直不欺,与天为徒。”意思是:内心正直无私,不欺骗他人,与上天为伴。这里的“徒”是名词,意为“伴侣”“朋友”。
第三章:“对越无愧,陟降恒俱。”意思是说:祭祀鬼神时毫无愧疚,升天或下凡都自如。这里的“无愧”是形容词,指没有愧疚感或羞耻心。“陟降”意为升降、上下。
第四章:“祝史陈言,曾非矫诬。”意思是说:祝史(古代主持祭祀的人)的话是真实可信的,从未有过虚假。这里的“陈言”意为陈述、陈述的话。“矫诬”意为虚假捏造。
第五章:“桑林之祷,金縢之书。”意思是说:桑林的祈祷,金縢的书籍。这里的“桑林”是一种树木,这里用作地名。“金縢之书”意为用金包裹的书册。
第六章:“至诚感通,如鼓应桴。”意思是说:真诚的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如同敲鼓能引起共鸣。这里的“感通”意为感动天地万物。“应桴”意为共鸣。
第七章:“神人以和,大信以孚。”意思是说:神灵与人和谐相处,真诚的信守让人信服。这里的“和”意为和谐相处。
第八章:“不勉不思,自止于符。”意思是说:不勉强自己,不强求自己,自然就会达到目的。这里的“符”意为标志、象征。
第九章:“天有常道,人无异涂。”意思是说:天道是有常理的,人的道路是没有差异的。这里的“常道”意为常理。
第十章:“志斯一矣,天其远诸。”意思是说:有了这个信念就定了心了,天不会离弃我们的。这里的“远”意为抛弃。
第十一章:“大道既漓,人心日渝。”意思是说:大道已经衰败,人们的心念一天比一天坏。这里的“漓”意为衰败。
第十二章:“背天从欲,覆族亡躯。”意思是说:违背天道追求个人欲望,将会导致家族的毁灭和自身的死亡。这里的“背”意为违背,“从”意为追求。“覆”意为毁灭,“亡”意为丧失。
第十三章:“作善降祥,为恶速辜。”意思是说:做好事会得到吉祥,做坏事很快会受到惩罚。这里的“降”意为到来,“降祥”意为带来吉祥。“速”意为快。
第十四章:“圣言孔彰,是训是谟。”意思是说:圣人的言论非常明显,这些教诲都是先王的智慧。这里的“圣言”意为圣人的话语,“孔彰”意为非常明显。“谟”意为谋略或智慧。
第十五章:“一念之差,千里而迂。”意思是说:一个小小的念头就能导致很大的失误,结果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里的“迂”意为过失。
第十六章:“惟当自修,以反厥初。”意思是说:只有自我修养,才能回到最初的状态。这里的“修”意为修养、修炼。“厥初”意为最初的状态或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