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苔一径趁溪斜,行尽松阴见水涯。
绕屋花开非旧主,隔林烟起是谁家。
第一句:沿着上竺闲适而行,至后涧题咏所见。
第二句:小径旁生长着青苔,顺着溪水斜着生长。
第三句:行至松树的树荫尽头处,看到溪水的岸边。
第四句:绕屋而开的花儿并不是旧主之花,而是新来者。
第五句:隔着树林,隐隐传来阵阵炊烟,那是谁家呢?
莓苔一径趁溪斜,行尽松阴见水涯。
绕屋花开非旧主,隔林烟起是谁家。
第一句:沿着上竺闲适而行,至后涧题咏所见。
第二句:小径旁生长着青苔,顺着溪水斜着生长。
第三句:行至松树的树荫尽头处,看到溪水的岸边。
第四句:绕屋而开的花儿并不是旧主之花,而是新来者。
第五句:隔着树林,隐隐传来阵阵炊烟,那是谁家呢?
《三月三日寒食》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 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 注释: - 三月初三: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清明节前的一个节日,此时天气开始转冷。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这一天禁止生火,人们要吃冷食来纪念古代的忠臣和先烈。 - 羽书(yǔ sh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这里指战报送达的消息。 - 江东捷
有所思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注释: -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杨柳枝词 其三 渭水桥边送别时,马前折赠笛中吹。 若教系得离情住,那管千丝又万丝。 注释:渭水桥边是送别的地点,送别时人们折断柳枝赠予离别的人,以表达不舍之情。笛中吹奏的是《折杨柳》曲调。如果能够将分离的情感拴住,就不会再去想那些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渭水桥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折柳赠别这一传统习俗
诗句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译文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回到故乡人们会询问都城的情况,飞蝗是打不到西湖的。 襄阳一定有胜利的消息,风吹过军营传来战鼓声。 ``` 注释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赏析
诗句释义 1 塞雁南来已北归: 描述了一群大雁从北方飞回南方的迁徙情景。"塞雁"指的是北方的燕子,而“南来”和“北归”则表示季节的转换与地理的移动。这种景象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人的迁移。 2. 乡心空逐暮云飞: "乡心"指的是对故乡的思念,"空逐"则表达了这种思念没有实体地随风飘荡。"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思乡之情,如黄昏时分的游子思家情绪。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
注释:一阵杨花飘落,让人感到一阵愁绪。我坐在绿荫之下,停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不要嫌弃那些不折的柳枝赠给我,因为有黄莺在上面歌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首句写杨花,次句写舟行,三句写岸上之景,末句写岸上之鸟。全篇以杨柳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用“一阵”来渲染杨花飞落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同时“柳”与“愁”谐音,所以杨花又暗指人的离愁别恨
【注释】: 绿苞初结——绿苞,即牡丹花苞,刚长出。千叶夭桃——夭桃,指桃花,夭桃即早开的桃花。烂熳红——烂熳,盛开的样子;烂熳红,指花朵盛开而颜色艳丽如火。海棠——一种名贵的花卉。“芳”在这里是名词,意思是“香气”。芳意懒——意思是说,虽然海棠花开得鲜艳夺目,但是没有一点香气。柳花无力受春风——柳树的嫩枝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春天来临时,柳絮飘飞,非常迷人,人们常说:“柳花似雪”。这里的“柳花”
注释:天上纤柔的柳枝挑起了新愁,青眼鹅黄忆起旧时游历。只有长长的丝带牵不断,洛阳城里映照着朱红楼台。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词》其一。诗人以“天纤”、“长丝”作比喻,描绘出一幅杨柳依依、情意绵绵的画面;而“牵不断”三字又点明柳条的柔韧,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翔泳堂:即“翔泳亭”,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西岸。2.荷盖:荷叶。3.浥(yì):沾湿,湿润。4.林薄外:树林之外。5.烟景:指夕阳下的景色,烟是雾气的意思。6.淡斜阳:夕阳微暗。 【赏析】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中一种重要的体裁,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而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都十分明确,那就是通过写荷塘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读金錍集:阅读金锡的作品。錍,即“銛”,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水青山总上心:指作者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有著名的庐山,有清澈的白水,有苍翠的青山,这些都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可怜月色夜沉沉:可惜这美好的月夜被黑暗所覆盖。 说向人知路转深:把那些美好的地方告诉别人,道路就变得越来越难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意。 诗的开头两句
注释: 片帆明日下长洲,今日分携浙水头。 今日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明天就要乘船出发了。 回首故乡犹更远,雁来红叶夕阳秋。 回头看看故乡,发现它似乎更遥远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片帆明日下长洲”,描绘了诗人将乘坐一片小船,离开长洲的场景。长洲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区,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第二句“今日分携浙水头”
【注释】 1.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送给侄子的侄孙周上人回剡县去,我也进入吴地。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年老心孤怕别离:由于年纪大了,感到孤单害怕分别。 3.天涯唯有影相随:只有影子跟随自己走天涯。 4.子今皈去重来日:你今天回去,明天再回来吧。 5.须及梅花未放时:等到梅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侄子出山为僧而写的。首句写侄子出山,第二句写侄子远行
注释: 两年相伴白云间,一棹秋风又独还。 这句诗表达了离别之情,两年的时间在白云之间相伴,现在又独自乘船返回故乡。 目断江南无过雁,小楼寂寞对青山。 这句诗表达了离别之苦,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江南的美景,却看不到一只过境的雁鸟,只有一座寂寞的小楼对着远处的青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自己与侄子侄孙的离别之苦和对江南美景的留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全诗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白头孤客怅难消”,意思是说,我是一位白发的孤独的旅人,惆怅之情难以排遣。“山中蹈华皈来晚”,意思是说我在山中参悟了佛教的华严宗,归家已很晚了。“只有青灯作寂寥”,意思是说,只有一盏青色的灯光陪伴着我,显得有些寂寞。 【答案】 译文:我辞别苏堤第一桥的时候,白发的孤独的旅人惆怅之情难以排遣
【解析】 “吴山”“越山”指代吴越,即今江苏、浙江一带。海门:指长江口的入海口,是长江与东海的分界线。 【答案】 示例一 独立吴山望越山, 故乡犹隔苍茫外, 一点征愁落日间。 译文:在吴山独自站立遥望着越山的方向,我的故乡依然远远地隔在茫茫之外,在这苍茫中飘荡的一点忧愁随着夕阳渐渐降落。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吴山遥望越山之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交代了地点,二句写出了时间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注释,从手法、语言、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分析,最后进行归纳。 第一句“绿树成阴四月天”的意思是:树木茂盛成荫,四月天暖和。“绿树成阴”意思是:绿荫浓密,遮得下面一片清凉。“阴”是名词用作动词,有遮蔽的意思,“成阴”是说绿树茂密,遮住了阳光。“阴”字写出了初夏天气的炎热;“成阴”写出了绿树茂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