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亦刬,非亦刬,尽法无民。
山僧今日,曲为指陈,幽州江口石人蹲。
注释:
是的也是铲除,非的也不是铲除。全部依佛法,没有人民。 山中僧人今天我为你们指陈,幽州的江口有一座石人蹲在那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赞美的是佛教中的“法”的观念,认为一切皆归于“法”,即一切都由法决定,法是绝对真理。
“是亦刬(chǎn)”, “刬”通假字,与“铲”同音,意为铲除、消除。
“非亦刬”, “铲除”与“消除”,都是指去除,清除,这里指去除一切事物、现象、观念等。
“尽法无民”,这里的“法”指的是佛法,即佛教中的法则、规律、道理。佛教强调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这里的“无民”指的是没有人类,没有生命存在。
“山僧今日”,这里的“僧”是指和尚、僧人。和尚们常常修行佛法,他们追求的是在世间传播佛教教义,普度众生。这里的“今日”指的是今天,即当下。
“曲为指陈”,这里的“曲”是指曲折,迂回。指陈是陈述、说明。这里是说山中的和尚们曲折地向人们陈述佛法的道理。
“幽州江口石人蹲”,这里的“幽州”是指古地名,今河北省一带。江口指的是河流出口的地方。石人是古代用来镇压水患或作为镇守之用的石头人像。这里的石人蹲在江口,象征着佛法的力量可以镇压邪恶,保护人民。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和尚们向人们陈述佛法的道理,以及石人在江口守护人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佛法能够保护人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