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貂去国漫西东,闻说乡闾梦寐中。
贾竖裹头仍纳妇,骊驹将子又追风。
云山何处非投老,文史他年不疗穷。
富贵可求吾亦懒,眼看馀子化王公。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无逸的,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遇里人道及乡闾事作诗寄谢无逸 —— “遇里人”指作者的朋友无逸,”乡闾事”则是指乡村间的事务。诗人通过与无逸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喜爱。
敝貂去国漫西东,闻说乡闾梦寐中。
贾竖裹头仍纳妇,骊驹将子又追风。
云山何处非投老,文史他年不疗穷。
富贵可求吾亦懒,眼看馀子化王公。 —— 这四句诗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诗人身着破旧的貂皮大衣,四处奔波;听说家乡的亲人在梦中也牵挂着他。然而,诗人却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在云山深处,他追求的是自然的宁静,而不是功名利禄。即使文史书卷能解一时之忧,但也无法治愈内心的贫困。至于那些追求富贵的人,他们只会沉迷于权力的游戏中,无法自拔。诗人的目光投向了其他孩子,他们渴望成为王公贵族,而他自己却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肯定和赞赏。
赏析:这首诗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追求的是自然、简朴和内心的宁静。他认为,只有远离喧嚣的城市,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