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应作断肠声,此恨从来不易平。
堕泪要知非转物,鼓盆政恐未忘情。
疏亲憎爱无非妄,生死存亡但有名。
着力早须无底钵,优昙在火更晶明。

译文:

吾友汪信民博士近日致力于修行道法,昨日收到他的一封信,说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的话语让我感到悲痛不已,所以我寄了一首颂文来表达我的哀悼之情,并试图劝慰他。
悼念亡妻应像断肠之音,此恨从不曾轻易平息。
悲伤之时泪水并非转世之物,鼓盆之痛恐怕未忘却情。
亲疏爱憎皆为妄念,生死存亡仅是名号。
修行之人应早修无底之钵,优昙花开在火中更显晶莹。

注释:

  1. 悼亡应作断肠声 - 这句话的意思是,哀悼死者应当发出如断肠般的悲鸣之声。
  2. 此恨从来不易平 - 表示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永远难以平息。
  3. 堕泪要知非转物 - 意指悲伤时流下的眼泪并非因外界事物而动,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4. 鼓盆政恐未忘情 - 意为即使面对死亡,也可能会因为情感深厚而不忘记哀伤。
  5. 疏亲憎爱无非妄 - 表示亲近和疏远的感情都是人为的虚妄,不应过于执着。
  6. 生死存亡但有名 - 指出生命或死亡,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只是存在的一种状态。
  7. 着力早须无底钵 - “用力过猛”意味着过度的修行可能带来反效果,因此建议早早开始修行时应持谨慎态度。
  8. 优昙在火更晶明 - 优昙花是一种极为稀有且珍贵的花种,在火焰中燃烧更显其珍贵与美丽,比喻在困境或苦难中仍保持高洁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朋友对亡妻的深切哀悼为主题,通过描绘其悲痛的心情和生活哲学来体现其对人生、死亡以及修行态度的看法。诗中通过“悼亡应作断肠声,此恨从来不易平”、“堕泪要知非转物,鼓盆政恐未忘情”等句子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离死别的永恒感慨。同时,通过“疏亲憎爱无非妄,生死存亡但有名”展现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而非执着于形式。最后,通过“着力早须无底钵,优昙在火更晶明”传递了一种对修行的深思熟虑和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还展示了其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