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有亭前春耐寒,年年扶杖雪中看。
不知谢子题诗处,比得王家第几般。
顿有亭前春耐寒,年年扶杖雪中看。
不知谢子题诗处,比得王家第几般。
注释:
- 顿(dùn):立刻、突然;亭前:指庭院前的亭子;春(chūn):春天;耐(nài):忍受;
- 扶杖(fú zhàng):扶着拐杖;雪中看:在雪中行走观赏梅花;
- 不知(wú zhī):不知道;谢子:这里泛指诗人自己;题诗处:写下诗句的地方;
- 比得(bǐ dé):比较、相比;王家第几般:比喻诗作的高低或优劣。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饶节为好友谢无逸而作的一首咏梅词。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顿有亭前春耐寒”,以“顿有”二字开篇,既点明了时间(春天),又暗示了诗人的突然感悟。紧接着,“年年扶杖雪中看”描绘了一幅冬日赏梅的画面,诗人不畏严寒,年复一年地坚持着,表现出他对梅花的执着与喜爱。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坚强意志。
“不知谢子题诗处,比得王家第几般。”这两句进一步展开了对梅花的赞美。诗人首先指出了自己不知道谢子(即谢无逸)在哪里留下了赞美梅花的诗句,然后反问他:“你能比得上王家的第几般?”这里的“王家”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文人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第一,这里的“第几般”则是比喻诗作的高低。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谢无逸的才华和诗作的卓越。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咏物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人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