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朱李小而香,白杏流沙昔未尝。
好事北园高隐者,筠笼剪露寄禅房。
麝香朱李小而香,白杏流沙昔未尝。
好事北园高隐者,筠笼剪露寄禅房。
注释:麝香和朱李虽然体积小但香气却很浓郁,以前未曾见过白杏和流沙。爱好山水的隐士喜欢到北园来,用竹笼采摘露水后送给他,让他在禅房里欣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答之作。谢徐通叔以诗回赠,诗人作诗酬答。此诗首联两句写朱李之香;颈联写白杏与流沙之奇;尾联写筠笼剪露送禅房,表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生活情趣。
麝香朱李小而香,白杏流沙昔未尝。
好事北园高隐者,筠笼剪露寄禅房。
麝香朱李小而香,白杏流沙昔未尝。
好事北园高隐者,筠笼剪露寄禅房。
注释:麝香和朱李虽然体积小但香气却很浓郁,以前未曾见过白杏和流沙。爱好山水的隐士喜欢到北园来,用竹笼采摘露水后送给他,让他在禅房里欣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答之作。谢徐通叔以诗回赠,诗人作诗酬答。此诗首联两句写朱李之香;颈联写白杏与流沙之奇;尾联写筠笼剪露送禅房,表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生活情趣。
【注释】 我思古丈夫,出处各有意。上焉不作名,下亦岂为利。 进退周旋间,万世作凡例。吁嗟古人远,中夜辄三起。 老来得贤侯,气象无乃是。少年自挺立,学问造严秘。 笔端挟风雨,麈尾揠根柢。问之为谁欤?盛德有苗裔。 广陵之外孙,右司公之子。内师孟母贤,外交天下士。 渐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年来贰襄阳,岂为山水计?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回头语儿孙
解析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佛米赞:诗题,可能是对这首诗的赞美或是作者的自述。 2. 时平主圣,万国自靖:描述了一个和平、英明的时代,使各国自然安定。这里的“时平”指的是一个政治稳定的时代,而“主圣”则是指君主英明,能够治理国家。 3. 不杀而成,不征而正: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实现国家的和平与正义。这里的“不杀”和“不征”都是比喻,意味着无需使用武力和战争也能达到目的。 4
【注释】 变化密移(变易、转移)何太急,刹那念念一呼吸。意谓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变化的速度太快了,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八万四千方便门(修行法门),且道何门不可入。意思是说:有八万四千种方便法门,你问我哪一个不可进入呢? 人不入,晓来微雨芭蕉湿。(“入”读作“悟”。)入不入,晓来微雨芭蕉湿。意思是说:悟不透这些方便法门,到了早上就看到外面细雨淋湿了芭蕉。 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
诗句解析 1 望鸡天人供,韵出芝菌表。:这里指的是望鸡寺,是道教圣地之一,其供奉的神仙和宝物皆出自芝菌之上。 2. 炎蒸夜过雨,裂地出清晓。:炎蒸指的是炎热的天气,夜晚通过雨水可以降温,清晨时分大地被阳光晒热,呈现出清新的景色。 3. 根株树玉雪,顶𩕳翚青缥。:描述了一种植物,它的根部像玉石一般洁白,而顶部则像是孔雀羽毛的颜色,呈现出青色或紫色。 4. 羽衣散皋原,鸿雁集蘋蓼。
诗句释义 1 禅流笔墨戏:描述僧人以笔作画,如同禅宗中的修行般随意自在。 2. 譬如世佳人:将文人比作世间的美丽女子,强调其外表的吸引力。 3. 不必须倾国:意味着文才或学识并不一定要像古代四大美女那样倾倒世人。 4. 我行百城时:诗人走遍了许多地方,用“不暖席”来形容自己的行为简朴,没有奢侈浪费。 5. 默求支许流:默默寻求支许(支许,即支离破碎之意,这里指诗歌中自然流露的意境)之流。 6.
注释: 未明心地法华转,心地明时转法华。 老子年来浑不会,野梅开过竹横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应上人作法华佛事后,求颂作的短偈。诗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法华经中的“未明心地法华转,心地明时转法华”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联系。他感叹自己多年来对佛教的理解都不够深入,无法领会其中的道理。然而,在此刻,他突然明白了,这是因为他的心地还未明澈。当他的心地明了,就能明白佛法,就能理解法华经中的道理了。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的诗,表达了他对友情、人生和修行的看法。 诗句解释: -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 “往者”指的是过去的时光,“少年日”指的是年轻时的日子。 - “所慕韩伯休”是说那时最向往的是像韩愈这样的文人雅士。 -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 “涉世”意味着经历世事,“百难”指遇到许多困难。 - “得交多胜流”是指结交的朋友大多是有才学的。 -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
【注释】 ①周:指南唐诗人周朴。②老农:农民。③相劳苦:互相帮助。④穑事:农业劳动,耕种收获之事。⑤迩来:近来。⑥邻酒熟:邻居家酒熟了,即邻里之间相互请客喝酒。⑦达旦:直到天亮。⑧瓦缶:陶器。⑨捋肘发屡叹:捋起袖子,多次叹气。⑩牟麦焦:庄稼被旱灾烤焦了。⑪雨惧禾黍烂:害怕雨水太多淹坏了庄稼。⑫和(huo)时:指风调雨顺的时期。⑬了:完了。⑭倘非值时和:如果不是遇到天时。⑮未易:不容易
注释:我悠闲地携带着经书,靠在松树上站立,请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山中与来客相问的诗。首句“闲”字点明作者悠闲自在、不慌不忙的状态;二句“携经卷”表明他手拿佛经,可能是去寺庙里拜佛;三句“倚松立”,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四句“试问客从何处来”,表现出诗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远方来客的欢迎和尊敬。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
注释: 异时:别的时候,将来。 得交:结交。 天下士:指有才能的人。 触目琳琅珠玉间:看到到处都是珍宝玉石之间。 林下龟藏:像乌龟藏在树林里一样。 龟:比喻隐居的人。 道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解颜:笑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有才之士的赞赏之情。首句“异时得交天下士”意为将来有机会结交天下有才之士。第二句“触目琳琅珠玉间”描绘了一个珠宝满目、琳琅满目的景象,形容有才之人无处不在,珍贵无比
【注释】 顺阳:古县名,今安徽寿县。檀越:对对方的敬称。分:分配、赠送。素馨: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速:即“促”,催请的意思。中分:指秋天景色的一半。 【赏析】 这是一首答谢小诗。作者在收到友人分赠一株素馨花后,以《诗经》中的名句作答,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平仄相间,音韵和谐。前两句赞美素馨花,后两句则感谢朋友的深情。 顺阳:古县名,今安徽寿县。檀越
送璞和尚出应双泉之命 汉东诸国随为大,兄出何妨应有缘。 想见梁家庵畔景,白云流水旧风烟。 注释: - 汉东诸国:指汉水以东的各国。随为大:任其发展壮大。兄出何妨:哥哥外出有何妨碍。应有缘:应当有缘分。 - 梁家庵:即梁王寺,位于双泉寺附近。想见:想象。梁家庵畔景:想象着梁家庵旁的风景。 - 白云流水:形容山水风光优美,如诗如画。旧风烟:旧时的气息或风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以下是对《寄冯大辩二首 其一》的逐句解读: 1. 诗句解析: - 阅礼敦诗数范公:通过阅读并研究古代礼仪和诗歌来效仿范公(指范仲淹)的行为。 - 威名千古在羌戎:范公的威望和名声永远流传,即使在羌族和戎族中也有所体现。 - 范公远矣偏裨老:范公(指范仲淹)已经远离了,现在只剩下一些辅助的将领(偏裨)。 - 犹挟仙方可疗穷:尽管年纪已高,但仍然有仙人般的智慧可以治疗贫穷。 2. 译文注释: -
【注释】 须:胡须。戟:古代兵器,长柄有锋刃。老将军:指冯唐。方术:法术,这里指医术。济(jì)时人:救助世人。 【赏析】 《寄冯大辩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名作之一。此诗前四句为第一段,描写诗人年轻时的形象;后六句为第二段,抒写他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切之情,并抒发了自己欲建功立业、一展宏图之志。 “须髯如戟老将军”,这是对前文提到的“须髯”的具体描绘
【注释】 双泉:山名,在江西奉新县北。祥毡头:即“香毡帽”,古代僧人常戴的帽子。 丛林:佛教语,指寺庙林立之处。 阿师:对和尚的称呼。卷角三冬暖,恰趁开炉作供时:意谓僧房三冬如春,正是开炉烧香、施食的时候。 【赏析】 这是首咏古寺的诗。前两句写寺院之幽静与稀少,以见其珍贵;后两句写僧房之温暖,以见其清幽。全诗语言平淡,却能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此诗是作者于宣和五年(1123)秋在庐山双泉寺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