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宣和盛两班,当时都道取燕山。
三京随手残烧尽,今日谁迎二圣还。

在宋朝诗人庞谦孺的《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三》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战争的画面。诗中写道:“文武宣和盛两班,当时都道取燕山。三京随手残烧尽,今日谁迎二圣还。”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事件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对文化、甚至对国家的深刻反思。

“文武宣和盛两班”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繁荣景象。在这里,“文武宣和”可能是指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氛围,而“盛世”则意味着国泰民安。然而,这种繁荣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当时都道取燕山”则表明,人们普遍相信能够征服敌人,取得胜利。这里的“燕山”可能象征着北方或边疆地区,暗示着一种对领土的渴望和野心。

“三京随手残烧尽”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直观描述。这里的“三京”可能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三个重要城市,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和南郑。“随手残烧尽”表达了战争的破坏力,以及战后留下的荒凉景象。最后一句“今日谁迎二圣还”,则是对历史的追问。这里的“二圣”指的可能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他们被金人所俘。“今日谁迎”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痛,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它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宝贵,而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

庞谦孺的这首《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战争的描写,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悲哀,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未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