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绵邈,有人公孙。
登政抚辰,节用良勤。
所蓄既大,所行宜远。
载其华樽,从以箫管。
绍兴以后祭祀五方帝六十首 有熊氏酌献用《祐安》
【注释】:
- 昔:昔日,过去。
- 绵邈:遥远的地方。
- 有人公孙:指有德行的人,公孙是古代的贵族称谓。
- 登政:掌握政权。
- 节用:节约使用。
- 良勤:非常好。
- 大:多。
- 行:行动,行为。
- 远:远大。
- 华樽:精美的酒器。
- 箫管:古乐器名,这里指音乐。
- 载:带着。
- 其:代词,指“华樽”。
- 远:远大。
- 载:带着。
- 以:介词,凭借。
- 从:随从。
- 箫管:古乐器名,这里指音乐。
【赏析】:
这首《祭五方帝文》是一首颂扬皇帝功德的祭祀诗。诗人通过祭祀五方帝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浓厚的儒家色彩。
第一句“昔在绵邈,有人公孙”,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古老的画卷。这里的“绵邈”意味着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的感慨。同时,“有人公孙”也暗示了诗中的主人公具有崇高的德行和尊贵的地位。
第二句“登政抚辰,节用良勤”,诗人通过对皇帝执政的描述,展现了皇帝的英明和仁慈。这里的“登政”意味着掌握政权,而“抚辰”则表示安抚百姓。同时,“节用”体现了皇帝节俭治国的理念,而“良勤”则表达了皇帝勤勉尽责的品质。
第三句“所蓄既大,所行宜远”,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皇帝所拥有的财富和影响力。这里的“所蓄既大”意味着皇帝所拥有的财富极为丰富,而“所行宜远”则表达了皇帝的行动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第四句“载其华樽,从以箫管”,诗人通过对皇帝所使用的精美酒器和伴随的音乐的描述,展示了皇帝的高贵身份和盛大场合。这里的“载”表示携带,而“箫管”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同时,这也暗示了皇帝的宴会或仪式非常隆重和盛大。
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帝的德行、执政风格以及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节俭、勤勉和重视礼仪等方面的观念,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