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既成,肃容有常。
奄留消摇,申毕重觞。
仰胪所求,降福滂洋。
师象山则,以况皇章。

翻译

在绍兴祭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中,第二十四首的原文如下:
亚、终献,酌献
礼乐既成,肃容有常。
奄留消摇,申毕重觞。
仰胪所求,降福滂洋。
师象山则,以况皇章。

注释

  1. 亚、终献,酌献: 这是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分别由次一等和最尊贵的人进行献酒。”亚”通常指的是地位较低的人,”终献”则是最后的献酒。”酌献”是指正式的献酒给神或祖先。这首诗描述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景。
  2. 礼乐既成,肃容有常: 礼仪和音乐已经完成,所有人都保持着庄重的态度。”肃容”意为严肃的表情,”常”表示稳定不变。
  3. 奄留消摇,申毕重觞: 神灵或祖先被长久地保留下来,最后又重复了献酒的行为。”奄留”意味着长久地留住或保存,”消摇”意为轻缓、悠闲,可能形容神灵或祖先的状态。”申”是重复的意思,”重觞”是指重新斟满酒杯。
  4. 仰胪所求,降福滂洋: 人们抬头祈求神灵或祖先赐福,希望福气能够广泛降临。”降福”指赐福,”滂洋”意指广泛且大量。
  5. 师象山则,以况皇章: 通过学习象山(可能是孔子或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例子来比喻或对照皇章。”师象山则”意为效仿像山那样的行为和态度,”况”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而”皇章”可能指的是皇帝的法令或规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在祭祀活动中的一次特定场景——亚、终献和酌献。诗中通过对仪态、动作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庄敬而庄重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祈愿福泽广大和学习历史人物的品质,表达了对神明或先祖的尊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敬畏和虔诚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重视礼仪与教化的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