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入于戌,与火俱诎。
火出于辰,与星俱伸。
一伸一诎,孰操纵之。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
【注释】
降神用高安:降神,即祭祀神灵,《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祭天神于甘泉,祭人鬼于汾阴,祭地祇于后土祠。”这里指的可能是祭天地之祀。高安,是汉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高安在汉代时为祭祀天地之所。《周礼·春官宗伯》:“以槱燎祀昊天上帝。”郑玄注:“昊天上帝,谓天帝也。……祭天则曰燔柴,祭地则曰瘗埋。”这里的“燎”,是指古代的一种仪式,用以祈求丰收和安宁。
火入于辰,与火俱诎。
火出于辰,与星俱伸。
一伸一诎,孰操纵之。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祭祀天地的礼仪诗,描绘了天地之间的互动关系。诗人通过对比天体和人间的活动,表达了自己对天地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一句“星入于戌,与火俱诎”描述了天空中的星体进入戌宿(即西方星座),同时与火焰一同收缩。这里的“屈”是指收缩、变暗的意思。这一句描绘了夜晚时分,星光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的情景。
第二句“火出于辰,与星俱伸”则是说,当太阳升起,火光出现在辰宿(即东方星座),同时与星星一同伸展。这里的“伸”是指展开、明亮起来的意思。这一句描绘了白天的阳光照耀大地,万物生长的景象。
第三句“一伸一诎,孰操纵之”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星光的收缩还是火焰的伸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因。这些变化并非人为所能操控。
第四句“利用出入,民咸用之”总结了前文的观点。诗人认为,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的生物,都需要根据自然规律来利用资源和环境。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关系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