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惟火正,自陶唐氏。
邑于商丘,配食辰祀。
有功在民,有德在位。
敢替典常,惟恭奉币。
【解析】
①“纳火祀大辰”:祭祀大火的天帝。“纳火”,指纳祭,纳祭是古代对天神的一种崇拜仪式。“大辰”,即大火。“大辰”,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②“商丘宣明王位奠币用《嘉安》”:商丘宣明王位上陈列了祭品,用《嘉安》作为祭词。
③“恭惟火正”:恭敬地称呼火神的长官。“火正”,官名,掌火政之职。“自陶唐氏”:自从陶唐氏开始。
④“邑于商丘,配食辰祀”:在商丘建都,配飨于辰星的祭祀。“邑于商丘”,“邑”,建立的意思。
⑤“有功在民,有德在位”:为民众立下功业的人,应当受到尊敬;为百姓立下德行的人,应当受到任用。“有德”与“有功”相对应,“立下德行”与“立下功业”相对应。
⑥“敢替典常,惟恭奉币”:我不敢废弃常典,只是恭敬地奉献礼品。“谨守常法”,意为遵守常典,不敢违逆。“惟恭奉币”,意为恭敬地奉献礼品。“谨守”,谨慎地遵守。“奉币”,奉献礼品。“币”,古时指礼物。
⑦注释中涉及的名词解释、典故出处等,均要准确无误地给出,并尽量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
译文:
恭敬地对待火的长官,从陶唐氏开始。
在商丘建立都城,享受辰星的祭祀。
为国家立功立德的人,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给百姓立下德行的人,应当受到人们的信任和重用。
我不敢废弃常典,只是恭敬地奉献礼品。
赏析:
此诗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属于宗庙祭祀之歌。全诗以赞颂火正(即火神的长官,也就是祝融)功德为主,同时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礼乐制度以及统治者对天命的敬畏思想。诗歌共分四章,每章四句,都是七言绝句,语言平实质朴,结构严谨工整,意境高远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