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汇攸成,四方宁谧。
工祝致告,普存民力。
乃荐斯牲,为俎孔硕。
介以繁祉,式和民则。

【注释】

纳火:古代帝王祭祀时,先以火神为先导。大辰十二星名。周代分十二星辰,谓之十二次,故谓大辰。

俎(zǔ):古代礼制,献祭的器具。

乃荐:指献上。

介:表示敬辞,相当于“特为”。

繁祉:众多福佑。

和:谐调。

则:法则。

【赏析】

这首诗是《丰安》乐章的歌词。诗中表达了天子对天地、神灵以及人民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统治者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首句“万汇攸成,四方宁谧”,描绘了一幅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祥和的景象。这里,“万汇”指的是各种生物和资源,“攸成”则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四方宁谧”则强调了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第二句“工祝致告,普存民力”,表达了祭祀时的祷告之意。这里的“工祝”是指负责祭祀的官员或巫师,“致告”则是表达对神灵的敬意;而“普存民力”则意味着要保全百姓的力量。

第三句“乃荐斯牲,为俎孔硕”,描述了祭祀过程中使用的祭品。这里的“斯牲”指的是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牲畜,“俎孔硕”则形容其规模宏大、丰盛。

第四句“介以繁祉,式和民则”,表达了通过祭祀来获得众多福佑的愿望。这里的“介以繁祉”指的是借助祭祀来获得众多的福佑;而“式和民则”则表达了统治者希望以和平的方式治理人民。

整首诗通过赞美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民众的关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