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惟健,天步惟安。
圣子中立,臣工四环。
民无能名,威不违颜。
宋德宜颂,汉仪可删。

【解析】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是诗题,交代了本首诗的出处和内容。此诗为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九月三日,太上皇、太上皇后举行册宝礼时所作。这是一首颂赞词。全诗分四组,每句八字,押韵,每四句一换韵,共十句,前后对仗工整,结构紧凑。

第一组:“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其六”。这两句交代了诗题。

第二组:“降同天行惟健,天步惟安”。这两句是说:皇上降下诏书与上天同行,只有强健;上天的步履永远平稳。

第三组:“圣子中立”,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皇上是圣明的儿子。

第四组:“臣工四环”,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大臣们环绕在皇上周围。

第五组:“民无能名,威不违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百姓没有名字,皇帝的威风也不违背脸面。

第六组:“宋德宜颂,汉仪可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宋朝的道德应该歌颂,汉朝的礼仪可以删减。

赏析:

《乾安》原指唐玄宗李隆基所制《大周正乐》,后泛指朝廷音乐。这首诗是颂赞宋高宗的。诗中以天子之尊,称颂皇帝,用典贴切,辞严意正,是颂扬之佳作。

第一句点出题旨,说明是为宋高宗所作的册宝文。“淳熙二年”表明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即公元1175年。这一年九月一日,宋孝宗将高宗和皇后册立为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后,并举行了隆重的册宝礼。因此作者应是当时在朝任职的官员。

“降同天行惟健,天步惟安。”意思是皇上降诏与上天行事,只有强健;上天步伐永远平稳。这里用“同天行”来代指皇帝,而“惟健”则是颂扬皇帝英武刚强。“天步惟安”,意思是上天的步履总是平稳,比喻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里用“天步”来代指国家的政局稳定。

第二句“圣子中立”,意为圣明的儿子居中执政,这是指皇上的仁德。“中立”,指公正、公平地处理国家大事。

第三句“臣工四环”,意为大臣环绕于皇上左右,这是指皇上有贤臣辅佐。“工”,指群臣或百官,“环”指围绕。

第四句“民无能名”,意思是百姓没有名字,这里指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威不违颜”,“颜”指面孔、面容。意思是说皇上的威严也不会违背百姓的面孔。

最后一联“宋德宜颂,汉仪可删”,意为宋朝的德行值得歌颂,汉朝的礼仪可删减。这里以汉朝为参照,赞扬宋朝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该诗是一首颂赞词,诗人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表达了对宋高宗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时政治局面的赞美。语言典雅庄重,意境深远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