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空馀韩偓伤时泪,留与累臣一断魂。
淮右
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空馀韩偓伤时泪,留与累臣一断魂。
注释:
- 淮右:指宋代的淮南东路地区,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苏两省和山东、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方。
- 宋州:古地名,今属河南省商丘市。这里指的是宋代的宋州地区,即现在的商丘市一带。
- 辅车:古代称车之两侧为”辅”,车轴头为”车毂”,合起来称为”辅车”,这里比喻国家大事或重要政治事务。
- 吴会: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姑苏(今苏州),汉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亦称吴会,故址在今苏州市内。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 蓟门: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细水浮花:形容生活琐事琐碎而平凡。
- 断云含雨:形容天色阴沉,云雾密布。
- 韩偓:唐代诗人,字君玉,长安人。他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因诗作中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句,被唐昭宗贬斥出京,晚年流落民间,穷困潦倒,终年贫病交加而死。他曾因忧国忧民而流泪,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淮右》。诗人通过描绘淮右地区的景物和人事来表达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
首句“淮右城池几处存”,诗人开篇即点明了淮右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城池,但数量并不多。这里的“几处”既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局势的关注。
接着诗人写到“宋州新事不堪论”。“宋州”是淮右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宋州的新事情,但他认为这些事情已经变得无法言说。这里的“不堪论”既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接下来的“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淮右地区的形势。他认为,尽管辅车(即车的两个部分)想要通达吴会(即吴国的都城),但突骑(即骑兵)却无人能够攻克蓟门(即蓟城的门户)。这里的“谩欲”、“谁当”以及“捣”等词语,都表现出诗人对局势的无奈和担忧。
接下来三句“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右地区的自然景象。细水漂浮着花朵,归向了别处的山谷;断云中带着雨水,飘进了孤独的村庄。这些景象虽然美丽,但却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这里的“归别涧”和“含雨”等词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空馀韩偓伤时泪,留与累臣一断魂”,诗人再次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他借用了前代诗人韩偓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的不满。这里的“伤时泪”、“累臣”以及“一断魂”等词语,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时局深深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绘淮右地区的景物和人事,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