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藻鉴识终童,曾拔昆山玉一峰。
不见连城沽白璧,早闻烈火燎黄琮。
重围急变纷纷口,九地忠魂耿耿胸。
欲吊南云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冀京父》。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先公藻鉴识终童,曾拔昆山玉一峰。
  • 先公:这里指的是诗中提到的父亲。
  • 藻鉴:比喻父亲的才华或眼光。
  • 识终童:指能够识别并培养出像孩子一样的孩子。
  • 曾拔昆山玉一峰:曾经发掘出一块如同昆山(产玉的山)一样的好玉。
  1. 不见连城沽白璧,早闻烈火燎黄琮。
  • 连城璧:珍贵的玉壁,用来形容宝玉的价值非常高。
  • 火燎黄琮:形容珍宝被烧毁的情景。
  1. 重围急变纷纷口,九地忠魂耿耿胸。
  • 重围急变:比喻形势危急,四面受敌。
  • 纷纷口:形容议论纷纷,各执一词。
  • 九地忠魂:形容在九个地方忠诚于国家。
  1. 欲吊南云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 南云:指南方的天空或象征高远、飘渺的地方。
  • 无觅处:意味着无法找到可以凭吊的地方。
  • 士林能不泣相逢:表示文人之间因思念而流泪,相逢时不禁感慨万分。

译文:

先父的才智就像鉴别美玉一样,能够识别并培养出像孩子一样的孩子。曾经发掘出一块如同昆山一样的好玉。没有看到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物被焚烧,但是早就听说那些珍贵的宝物被火焰焚毁。四面受敌的局势紧急变化,但忠诚的魂魄依然坚定。想要到南方天空去凭吊却找不到可以凭吊的地方,文人之间因思念而流泪,相逢时不禁感慨万分。

赏析:

李商隐的诗歌常常具有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首诗通过描绘先父的才华与功绩以及他的忠诚,表达了对先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诗人通过对比珍宝被焚烧和忠诚之士的遭遇,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黑暗,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哀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