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关头霜树老,细路千山万山绕。
乱馀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
莘川百里如掌平,闲田满眼人得耕。
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
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
高门关
霜树老,千山绕,雪霰暗清晓
乱余村,不见人,石滩声犹在
译文
高门关头霜叶老,细路千山万山绕。乱余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莘川百里如掌平,闲田满眼人得耕。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
赏析
元好问的《高门关》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高门关周围的景致,从霜叶的萧瑟到雪霰的飘洒,再到田野上的耕作场景,都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美。
首联“高门关头霜树老,细路千山万山绕”通过描绘高门关及其周围的环境,传达了岁月流逝、物换星移的沧桑感。霜树的形象象征着季节更替,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颔联“乱余村落不见人,雪霰霏霏暗清晓”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感慨,描述了战后荒凉的场景。村庄的荒芜无人,只有纷飞的雪花和暗淡的清晨,形成了一幅凄清而冷峻的画面。
颈联“莘川百里如掌平,闲田满眼人得耕”则转换了视角,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广阔的平原和忙碌的农民。这反映了战乱后的重建和恢复,以及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情景。
尾联“山中树艺亦不恶,谁遣多田知姓名?许李申杨竟何得,只今惟有石滩声”则提出了对历史变迁的哲思。虽然时代变迁,世事无常,但大自然依旧以其不变的美和力量存在。这里的“石滩声”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回响或自然的永恒。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高门关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渺小及自然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