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源不逐时事改,芝岭自与商颜邻。
他日想思一回首,渔舟时问武陵人。

【注释】

去岁:去年。君远游,指友人离开。仲梁:指友人名,即张仲梁。出山:《后汉书》载:张仲景辞官归乡,有人劝他为官,他说:“‘出作猛虎之师,入为泰山之将,吾宁死于忠臣之门前。”这里借指张仲梁。

菊源:指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不逐时事改:指不为世俗所改变。商颜:指《列子》中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芝岭:指晋代葛洪在芝岭炼丹的故事。《神仙传》记载:葛洪曾于灵芝岭炼丹。自与商颜邻:指葛洪炼丹的地方与伯牙、钟子期一样有仙风,所以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成为仙人。

他日:指将来有一天。想思:思念。一回首:一旦回首。武陵人: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人物。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与友别时的情景,次句写诗人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怀念,末句以陶渊明自比,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全诗表达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而要立志高远的思想感情。

起笔写去年春末友人离去,自己送别的情景,点明“去岁”。这是去年之事,所以用“去岁”二字。“君”字,是敬称,是对友人的称呼。“出”,指离开。“仲梁”是诗人朋友的字,这里指他的字。“出山”,指辞官。古人常以出山为仕。这两句是说,去年春末,你的好友辞官离开了京城(或某地)。“君”字,是敬称,是对友人的称呼。“出”,指离开。“仲梁”,是他的字。“出山”,是说他辞官离开京城。这两句是说,你去年离开京(或某地),离开了京城(或某地)。

三、四句承上,转写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菊源不逐时事改”是说,我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世俗所改变。“芝岭自与商颜邻”是说,我像葛洪一样,炼丹的地方与商山(即伯牙)和钟离(即钟子期)一样有仙人之风,所以我也能成为仙人。“商颜”是伯牙、钟子期的名字。“芝岭”指葛洪炼丹的地方,在今浙江桐庐县境内。“商颜”即指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邻”是比的意思。《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清之广莫(意谓音调如清空之广漠),幸甚至哉!’伯牙鼓琴意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兮若水流,余音绕梁(意谓余音缭绕不绝),三日不绝(意谓三天都不绝)。伯牙鼓琴意在阿(音ē,即姑苏台)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美哉(音yì,即乐曲)乎!犹未尽(意谓尚未尽兴)也,遂终身而调弦不易(意为从此再也难听到如此美妙的乐曲了)。”这两句是说,像伯牙、钟子期一样,我也能在修炼中成仙得道。“自与商颜邻”即“自与商山邻”。

五、六句转写自己的志向。“他日想思一回首”是说,他日到来之时,我要回头看看。“武陵人”是《桃花源记》中人物的名字,陶渊明曾写过一首《桃花源诗》,其中有“山径窈窕迷所往,忽逢桃林夹桃花。愿言蹑足赴黄绮(指避世隐居的人),我行殊方(即去远方)不顾寻”(意谓我愿踏上曲折险峻的山路去寻找隐士们)、“渔舟唱晚(意谓夕阳西沉时,渔船上传来歌声)复相忘”(《桃花源诗》)等诗句,这里借用其意。“一回首”指回头看看。“武陵人”指陶渊明《桃花源诗》中描写的那个避世隐居的人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他日到来之时,我要回过头来看看武陵人。“时问武陵人”意谓不时地打听一下武陵的那个地方。这两句是说,他日再来的时候,我要回过头去看看,不时打听一下那个武陵人的地方。

这首诗抒发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而要立志高远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平易,情真意切,风格质朴自然,充分显示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