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卷土障横流,负土成山水未收。
明日落成真盛事,谁能作赋拟黄楼。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万夫卷土障横流”:形容众多人力如翻卷的黄土一般,共同阻挡着洪水泛滥的势头。这里的“卷土”象征着众人的力量与决心,而“障横流”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努力阻止洪水前进的行为。
- “负土成山水未收”:意味着人们不仅在物理上搬运土壤,更在心理上、情感上将这片土地塑造成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景象,即使洪水退去,留下的却是深深的情感痕迹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 “明日落成真盛事”:预示着这一壮举将成为日后的一件大事,被后人传颂。这里的“落成”不仅是建筑或工程的完成,更象征着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与勇敢。
- “谁能作赋拟黄楼”: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创作出如此壮丽场景的文学作品的向往。这里的“黄楼”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著名的建筑物或象征性的标志,代表着某种文化或历史的象征。
结合注释及赏析:
李献甫(1195—1234)是金朝人,字“钦用”。他博通书传,尤其精通《左传》及地理学。他在宣宗兴定五年进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曾担任行台令史。哀宗时,他曾为书表官随冯延登使夏议和有功,后授庆阳总帅府经历官。以功绩升任镇南军节度使。蔡州陷落之时,李献甫牺牲。他的代表作《天倪集》记录了他丰富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感悟。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对一次具体事件的描述,更是对当时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英勇抵抗和不屈精神的高度赞扬。诗中的“万夫卷土”、“负土成山水未收”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斗争的画面,而“明日落成真盛事”则预示着这次努力将载入史册,成为后人歌颂的对象。最后一句“谁能作赋拟黄楼”,则是对这种英雄行为的赞美,也暗示了作者本人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