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云鏖拥日囚,鞭驱雷电走蛟虬。
望中雨脚横天落,触处湍声卷地流。
梁苑楼台失炎暑,汉家城阙动高秋。
若为借得天瓢去,倒泻明河净九州。
骤雨
龙战云鏖拥日囚,鞭驱雷电走蛟虬。望中雨脚横天落,触处湍声卷地流。梁苑楼台失炎暑,汉家城阙动高秋。若为借得天瓢去,倒泻明河净九州。
译文:
骤雨
龙之战,云之鏖,云团如山峦般堆积在一起,仿佛要囚禁太阳一样。雨势猛烈,鞭打雷电,电闪雷鸣。在雨中行走,仿佛置身于蛟龙的脊背之上,感受到它们的力量和速度。
大雨滂沱,雨水如刀剑般劈下,天地间一片苍茫。雨水冲击着大地,声音如同卷起的浪潮,震撼人心。
暴雨过后,梁园中的楼台、亭阁被雨水冲刷,失去了夏日的炎热和燥热。汉家的宫殿城阙也被雨水洗涤,显得更加高远、清冷。
如果能够借用天瓢(即葫芦)来盛接雨水,那么就可以将这些雨水倒泻而下,将明亮的河水净化,使整个九州大地焕然一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暴雨降临时的生动画面。诗人以“骤雨”为题,开篇便描绘了雨势猛烈的场景。他用“龙战云鏖拥日囚”形象地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接着,他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雨水比作鞭子和雷电,展现了暴雨的威力。
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暴雨的壮观景象。他用“望中雨脚横天落”来形容雨水如同巨大的脚掌横扫天际,用“触处湍声卷地流”来形容雨水冲击地面的声音如同卷起的海浪,震撼人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暴雨的气势,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在诗的最后一联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希望借助天瓢来盛接雨水,将雨水倒泻而下,将明亮的河水净化,使整个九州大地焕然一新。这一设想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环保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暴雨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