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过信陵饮,有怀信陵君。
君去日已远,谁怜抱关人。
径携一壶酒,往酹公子坟。
坟科久已平,墓木几为薪。
泉扉锁长夜,千载不复晨。
昔与贤俊游,今为狐兔邻。
豪贵竟安在,念之心纷纭。
有生会归尽,但恐后无闻。
此意不可必,且醉梁园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赏析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①“闲过信陵饮,有怀信陵君”的意思是:闲暇之际去信陵君那里喝酒,心中怀念着信陵君。信陵君,战国时魏国人,魏王弟,以贤能著称,曾救赵平原君于危难之中,因此平原君把他比作管仲、诸葛亮。这里诗人借指信陵君。“闲过”点明时间是闲散无事之时,表明作者并非出于某种功利之目的而去信陵君处饮酒;“有怀”点明去的原因。“君”,代指信陵君(信陵君,战国时魏国人)
②“君去日已远,谁怜抱关人”的意思是:信陵君已经离去很久了,谁还会可怜那个守门的人呢?“抱关人”,即门卫。这两句写出了时间的久远,暗示信陵君的离去已久,也表现了诗人对信陵君的怀念。“君”,代指信陵君(信陵君,战国时魏国人)。“抱关人”,古时守卫宫门的人。“日已远”,说明时间久远。“谁怜”,即“孰怜”。“抱关人”,古代门卫或守门人。这两句写出时间的久远,暗示信陵君的离去已久,也表现了诗人对信陵君的怀念。“怜”,同情。“抱关人”,古代门卫或守门人。“日已远”,说明时间久远。“谁怜”,即“孰怜”。
③“径携一壶酒,往酹公子坟。坟科久已平,墓木几为薪”的意思是:直接拿着一壶酒去祭祀公子坟墓。墓穴早已平整,墓碑上长满了青草,甚至被砍成了柴火。“径”,径直。“酹”同“酹”, 指把酒向地而洒。“公子坟”,指信陵君之墓。“坟科”,指墓上的石碑。“坟科久已平”意思是:墓上的石碑早已平整。“墓木”,指坟墓里的树木。“几为”,几乎成为。“薪”,柴火。这几句写诗人到信陵君墓前的情景,通过描写墓上的石碑早已平整,墓碑上长满了青草,甚至被砍成了柴火,表达了诗人对信陵君的思念之情。
④“泉扉锁长夜,千载不复晨”的意思是:泉水边的门扉被锁上,长夜漫漫,千年过去了也没有迎来清晨。“泉扉”,泉水旁的门扉。“锁”,“闭”。这两句写诗人来到信陵君墓地时看到的情形。泉水边的门扉被锁上,诗人想象长夜漫漫,千年过去了也没有迎来清晨。“千载不复晨”意思是:千年过去也没有迎来清晨。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惆怅与感慨。
⑤“昔与贤俊游,今为狐兔邻”的意思是:从前与贤者交友,现在却成了狐兔的邻居。“狐兔”,狐狸和兔子,比喻坏人。诗人用典,意在说明自己由过去的贤者沦落为现在的小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情绪。“贤俊”贤才俊士。“狐兔邻”比喻小人。这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由贤者沦落为小人的愤慨情绪。
⑥“豪贵竟安在,念之心纷纭”的意思是:那些豪门贵族都到哪里去了?我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豪贵”,指有钱有势的人,此处泛指权贵。“竟”竟然,表示惊讶的语气。这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由贤者沦落为小人的愤慨情绪。
⑦“有生会归尽,但恐后无闻”的意思是: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东西终究都会死去。只是恐怕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了。“生”,生命,生存。“归尽”,死亡。这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恐惧与忧虑之情。
【答案】
①闲过信陵饮,有怀信陵君。信陵君,战国时魏国人,魏王弟,以贤能著称,曾救赵平原君于危难之中,因此平原君把他比作管仲、诸葛亮。这两句写出诗人的闲适心情及对信陵君的深切怀念。
②君去日已远,谁怜抱关人。这两句表现出时间的久远,暗示信陵君的离去已久,也表现了诗人对信陵君的怀念。
③径携一壶酒,往酹公子坟。《庄子·逍遥游》:“望洋兴叹,神驰于万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径”,直接的意思。这两句写出诗人直接拿着一壶酒去祭祀信陵君坟墓的情形。
④坟科久已平,墓木几为薪。《史记·魏公子列传》:“夷门之下,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之履。”“池中之凫何所见,阳春三月桃花浪。”《世说新语·言语》:“谢安年少时,好箸紫罗臂衣……大儿据鞍歌咏,偷呼入耳。因唤取持去:‘阿奴那复足尔!’” “坟科”,指墓上的石碑。“坟科久已平”,意思是:墓上的石碑早已平整。“墓木”,指坟墓里的树木。“几为”,几乎成为。这两句通过描绘墓上的石碑早已平整,墓碑上长满了青草,甚至被砍成了柴火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惆怅与感慨。
⑤泉扉锁长夜,千载不复晨。《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长夜”,漫长的夜晚。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由过去的贤者沦落为小人的愤慨情绪。
⑥昔与贤俊游,今为狐兔邻。《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贤俊”,指贤能杰出的人。“狐兔邻”,指坏人。诗人用典,意在说明自己由过去的贤者沦落为现在的小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情绪。
⑦豪贵竟安在,念之心纷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有罪于朝……故楚之贵戚大臣皆畏齐王。”(《史记·卷八十八》)“豪贵”,指豪门贵族。这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由贤者沦落为小人的愤慨情绪。
⑧有生会归尽,但恐后无闻。《史记·卷八十八》:“余悲世俗之工文章,鲜克足称兮。其传似不谬矣,然犹有疏失者,则如月照彩云、胜负有时哉。予观史留侯从高祖起丰沛……《论语·先进》:“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恐惧与忧虑之情。
⑨且醉梁园春。《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梁园”,汉梁孝王刘武所筑的园林,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这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梁园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