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如佳士,洗尽名利尘。
对之敛衽敬,可爱不可亲。
一水刻我骨,一石融我神。
何况三十六,峰峰与天邻。
仰看青磝磝,俯瞩白磷磷。
因之携画本,试写苍然真。
三日宿其下,舐笔不敢皴。
归来闭阁卧,枕上山横陈。
题诗追所见,何必如古人。
【解析】
这是一首五律,全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情。诗人初望少室山,只见它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好山如佳士,洗尽名利尘,对之敛衽敬,可爱不可亲。
首联“好山如佳士,洗尽名利尘”,是说这少室山就像位品德高尚的士人,洗净了名利的污秽。
颔联“一水刻我骨,一石融我神”意思是那清澈流淌的小溪像在雕塑我的骨骼、岩石又似在塑造我的精神。
颈联“何况三十六,峰峰与天邻”,“三十六”指山峰之多,而“天邻”则形容山峰高峻险绝,直通蓝天。
尾联“仰看青磝磝,俯瞩白磷磷”意思是仰观青翠的山岭,低头观赏白色的山岩和流水。
末联“因之携画本,试写苍然真”意思是于是便携带着画具,尝试着把所见的真实景色描绘出来。
【答案】
“初望少室”三句:诗人登山远眺,只见少室山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山上树木葱茏,绿荫如盖,仿佛一位洗尽名利尘垢的好士。
五、六两句:山虽秀丽,但诗人更爱的是山中的灵气。
七、八两句:清流碧涧,山石嶙峋,诗人置身其间,感到一种精神力量在涌动,使他情不自禁地吟哦起来。
九、十两句:诗人登上山顶,放眼远望,只觉得山峰连绵不断,高入云霄,与天空相接。
十一、十二两句:诗人俯瞰脚下,只见山间溪流蜿蜒曲折,晶莹的石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十三、十四两句:诗人站在高处,仰视青山,只见青松翠竹,郁郁葱葱;俯瞰碧水,只见白浪滔滔,晶莹剔透。
十五、十六两句:诗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手执画笔,试图将眼前的美景勾勒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十七、十八两句:诗人用三天时间游览完少室山之后,仍然依依不舍,恋恋难舍。回到家乡,他依然久久地闭阁而卧,枕上山峦叠嶂。
十九、二十两句:诗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提笔写下一首诗,追忆游历少室山时的所见所感。
二十一、二十二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如古人那般超然脱俗,但他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