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城,来往交河道。
古来征战地,白骨埋秋草。
人寿非金石,生男不待老。
不敢上谯楼,唯恐愁绝倒。
【注释】
杂拟十首 其九:指代《杂拟四首》。高城,高大的城墙。交河道,指河流纵横交错的道路。
“古来”三句:自古以来,征战的战场就是死亡之地,白骨被埋在秋草中。
“人寿”二句:人的生命如同金石,不能长久,生男孩也不如生女孩好,因为生男孩要等到父母老死,而生女孩却不用等。
“不敢”二句:不敢登上城楼观望,唯恐忧愁得倒地不起。
赏析:
这首诗写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作客时对西北边城的感慨。
前两句是说,西北有座高大的城堡,来往于这条道路的人很多;这古城曾经是古代战争频繁的地方。“往来”,即“来来往往”,说明这里交通发达,商旅往来不绝。“交河道”,即“交河”,汉时置郡治之。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七万出朔方郡(郡治朔方,即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攻大宛(在今中亚撒马尔汗一带),至此始置交河郡。此后,西域各国纷纷内附,都以它为郡治。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交河县西。
“古来”三句,承上启下。言此地是战争频仍、尸积如山的地方。“白骨”,即“枯骨”。“埋秋草”,言死者多,长满秋草,无人问津。“白骨埋秋草”,化用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语意,表现了作者对战争惨重的悲悯之情。“人生”句,承上启下。古人认为,人的寿命短促,犹如金石一样,无法长久保存。“非金石”,语出《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又:“人之生,亦何归也?万物皆一系,莫似有形骸。”(《刻意》)“生男”句,承上启下。“生男”句,意谓生个男孩比生女孩还好。“待老”,言生男孩须待父母老死之后。这是当时的一种传统习俗。“女嫁”句,承上启下。言女子出嫁,则父母双亡,所以生男孩更值得庆幸了。此二句与“不敢”“唯恐”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男女不平等的忧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末两句,承上启下。言我不敢登上城楼远眺,唯恐因愁肠百结而倒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不安。“上谯楼”句,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恐”字,点明题旨。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诗的前二句,通过描绘西北边城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为下文抒写自己的感慨做铺垫。后六句,直接抒写自己对生命无常和男女不平等的深切感慨。“不敢”“唯恐”四句,直抒胸臆,将这种感伤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全诗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前后照应,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