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者还山修白业,何须门外问三车。
微尘有相皆成幻,大道无岐直到家。
月满秋岩收桂子,雪消春涧采蒲芽。
阿师弘教成狮子,伫见传衣后代夸。
【注释】
①锽:即黄锽,字元发,号南湖。南宋人。
②三车:指三种车马。这里泛指高车驷马。
③微尘有相皆成幻:佛教语,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永恒的常住性。
④大道无岐:道家语,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⑤月满秋岩收桂子,雪消春涧采蒲芽:指秋天采摘桂花,冬天采摘山茱萸。这两句写诗人游历山水,欣赏美景,以抒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⑥阿师弘教成狮子:指僧人弘法弘扬佛法。
⑦伫见传衣后代夸:指期待着看到自己的弟子们继承发扬自己的学问和技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览名胜古迹,观赏山水之美,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并借此抒发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联“侍者还山修白业,何须门外问三车”,意为僧人还山后,专心修炼佛法,不再需要询问世俗之人如何修行。这里的“侍者”指的是僧人,而“三车”则是指世俗之人的三辆车——轿子、车子、马车之类(在古代,这些交通工具都称为“车”,而轿子、车子等都属于“车”)。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颔联“微尘有相皆成幻,大道无岐直到家”,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微尘”指的是世间万物,它们都有其虚幻的一面;而“大道”则是通往真理的道路。诗人认为,只要我们能够领悟到这个真理,那么无论是在何处都能得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颈联“月满秋岩收桂子,雪消春涧采蒲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既有秋天的收获之喜,又有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对这些美好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尾联“阿师弘教成狮子,伫见传衣后代夸”,则是对僧人弘法的赞颂。这里所说的“阿师”指的是某个僧人的名字,而“狮子”则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勇猛、威猛的精神风貌。诗人希望这位僧人能够继续传播佛法,成为一代宗师,为后来的弟子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在传承和发扬佛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引导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