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发净于沐,石牙寒作棱。
放行忧世者,请浴下廊僧。
落日谁能系,浮云不可凭。
佛前应堕泪,不灭有长灯。
【注解】
松发:指松树的松针。
石牙:指石头上长出的苔藓。
放行:放行,让出道路。
忧世者:忧愁世间的人。
系:牵挂、系念。
凭:依靠、凭借。
佛前:佛像前的供桌,佛教信徒常在这里烧香祈祷。
不灭:永远不灭。
长灯:即长明灯,这里指佛前的长明灯。
【赏析】
此诗以清幽淡远之笔调,写诗人与朋友在汤水寺共饮,畅谈世事,感叹时艰。全诗意境高远,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世事的清醒认识。
首联“松发净于沐,石牙寒作棱。”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汤水寺的环境之美。“松发”是指山上的松树,“沐”是沐浴,这里指沐浴在温泉中,“石牙”指的是岩石上的苔藓,这里指岩石。“净于沐”是指沐浴在山泉中的松树叶子显得十分洁净,“寒作棱”是指岩石上的苔藓因为寒冷而变得尖锐。这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汤水寺的美景,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颔联“放行忧世者,请浴下廊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忧世者的同情之情。“放行”是指放他们通行,“忧世者”是指那些忧愁世间的人,“请浴”是指让他们在这里洗浴休息。这里的“请浴”并不是真的让他们去洗浴,而是说让他们暂时放下烦恼,在这里休息一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忧世者的关心和理解,也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担忧和忧虑。
颈联“落日谁能系,浮云不可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落日”是指夕阳,“系”是指牵挂,“浮云”是指飘荡不定的云彩,“不可凭”是指无法依赖。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们不能像夕阳一样留恋过去的事情,也不能像浮云一样随风飘荡,要坚定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尾联“佛前应堕泪,不灭有长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信仰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望。“佛前”是指佛像前的供桌,“堕泪”是指流泪,“长灯”是指永不熄灭的长明灯。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未来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心中有佛法,就能够经受住世间一切的磨难和诱惑,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定。
这首诗以清幽淡远的笔调描绘了汤水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忧世者的关心和理解,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信仰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远,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世事的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