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径山高在天,两到长怜弱冠年。
半岭晴云堆茧色,上方朝雨杂龙涎。
生来底用无清业,老去如今已白颠。
八十四翁安稳在,阿师亲证石头禅。
《送僧还径山》
丁复(约1312年前后在世),字仲容,号桧亭,天台(今属浙江)人。早年有诗名,元仁宗延祐(1314)初,北游京师,公卿大夫奇其才,拟授馆阁之职。度当权者不能用,不待正式批复,翩然辞去。
天下径山高在天,两到长怜弱冠年。
半岭晴云堆茧色,上方朝雨杂龙涎。
生来底用无清业,老去如今已白颠。
八十四翁安稳在,阿师亲證石头禅。
注释:
- 天下径山:指的是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的著名寺院——径山寺。
- 两到:指多次往返。
- 弱冠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称弱冠。
- 半岭:山峰。
- 晴云:晴朗的云彩。
- 茧色:像蚕茧一样的颜色,暗指云雾缭绕。
- 龙涎:珍贵的香料。这里比喻雨水。
- 清业:佛教用语,指清净的行为,此处指修行。
- 白颠:白发,形容年纪大了。
- 阿师:对僧人的敬称。
- 石头禅: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强调直接体验和实践,不受文字教义的限制。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程的深深祝福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首句“天下径山高在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径山寺的壮丽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圣地的崇敬之情。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运用“晴云”、“茧色”、“龙涎”等词汇,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风景画面,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也寓意着人生的变迁和无常。最后两句“生来底用无清业,老去如今已白颠”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生命、修行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