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飞龙北上时,从臣鞍马雁差差。
凤凰自是巢高阁,蝼蚁何因集下墀。
翠辇看花临御苑,彩毫摛藻缀文漪。
太平不愿论封禅,自拟元和圣德诗。
近仁台郎见示樊左司在南台时忆昨五首柯博士苏徵君既为和之
天台丁复侨居金陵草莽之臣也不能悉细奎章故事钦睹□皇潜飞之盛犹能记之僣用元韵以寓鼎湖之思云尔
犹记飞龙北上时,从臣鞍马雁差差。
凤凰自是巢高阁,蝼蚁何因集下墀。
翠辇看花临御苑,彩毫摛藻缀文漪。
太平不愿论封禅,自拟元和圣德诗。
【注释】
近仁台:指唐玄宗时宰相姚崇、宋璟等。
樊左司:指樊宗玄,当时任右司郎中。
柯博士:指柯雍,当时任中书侍郎。
“僭”:超越本分。
丁复:字公度,天台人。
绮罗香:形容华丽而芳香的花朵。这里泛指皇宫中的各种花卉。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这里指宫中的锦绣帷帐。
御苑:皇帝的花园,这里借指朝廷。
文漪:水面波纹,这里指文章波澜。
“太平”、“不”:《新唐书·张九龄传》:“及开元初,拜中书令,修《六典》、《尚书》十篇、《乐》二篇、《礼》一十五篇,皆为永绝。又撰次《太玄经》九卷,《中经》四卷,传于世。”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圣德诗:指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平淮西碑》,文中有“圣人之功,圣德之业,其可掩乎!”的赞誉。这里作者自比元和年间的圣人,以抒发自己的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与丁复、柯雍都是天台人氏,同游京师,同官朝庭。丁复曾作《和樊左司忆昨五首》,其中第四首云:“凤皇池馆接仙宫,玉树参旗出画中。今日不知何处去?却来天上望蓬嵩。”柯雍也作有《和樊左司忆昨五首》,其中第五首云:“凤皇池馆接仙宫,紫气青霄上碧空。今日不知何处去?却来天上望蓬嵩。”诗人对此作了酬答。
第一联“犹记飞龙北上时,从臣鞍马雁差差”,是说还念当年飞黄腾达之时,君臣们骑马鞍马、雁差雁差地追随在皇帝身旁的情景。“犹记”二字,点明全诗所抒写的主题。飞龙即指唐玄宗。“北方”指代京城长安。当时诗人与丁复同在朝中任职,丁复是御史大夫,诗人则是御史中丞,都位高权重。
第二联“凤凰自是巢高阁,蝼蚁何因集下墀”,是说凤凰自然是栖息于高大的殿堂之上,那些低贱的蝼蚁又为何聚集在台阶之下呢?这里暗喻了小人当道,贤才被埋没的现实。“自是”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
第三联“翠辇看花临御苑,彩毫摛藻缀文漪”,是说皇帝乘坐着翠绿色的车子来到御花园观赏花朵,并挥笔写下了美丽的诗篇。“彩毫”指的是皇帝的笔杆,“摛藻”则是指书写诗文。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宫廷景象。
第四联“太平不愿论封禅,自拟元和圣德诗”,是说诗人并不希望国家太平无事,而是希望像元和年间的圣人一样,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天下做出贡献。这里的“自拟”指的是诗人自己比拟圣人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于个人才能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回忆当年君臣共事的情景,以及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个人抱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