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息西轩阴,颇惬濠上景。
持此明月钩,投竿钓清影。
流萤飞暗度,幽鸟栖还警。
游鳞亦复来,露下芙蓉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 夕息西轩阴,颇惬濠上景。

  • “息”在这里指的是休息,引申为“栖息”之意。
  • “西轩”是指西边的轩廊,古代文人雅士经常在这里读书、赏月。
  • “阴”指光线昏暗。
  • “惬”,满足、愉快。
  • “濠上景”指濠上的景色或氛围,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夜晚的宁静。
  • “流萤飞暗度”描述了夜晚萤火虫飞舞的情景。
  • “幽鸟栖还警”则是说鸟儿虽然栖息,但依然保持警觉。

第二句: 持此明月钩,投竿钓清影。

  • “持此明月钩”中的“明月钩”可能是一种装饰物,用来吸引月亮的光芒。
  • “投竿钓清影”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用竿子投向水中,试图捕捉那如镜般清澈的倒影。

第三句: 流萤飞暗度,幽鸟栖还警。

  • “流萤”即流动的萤火虫,通常出现在夜间。
  • “暗度”说明萤火虫是在夜色中飞行。
  • “幽鸟栖还警”中的“幽鸟”指栖息在幽暗环境中的鸟,而“警”表示警惕。
  • 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敏感与敬畏。

第四句: 游鳞亦复来,露下芙蓉冷。

  • “游鳞”指在水中游动的鱼。
  • “复来”表示这些鱼儿再次出现。
  • “露下芙蓉冷”形容露水覆盖下的荷花(芙蓉)显得格外清凉。
  • 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在描述自己欣赏荷花时感受到的凉意,或者是比喻自己的心境如同被露水打湿的芙蓉一般清新脱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悟。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诗中的“流萤”、“幽鸟”、“游鳞”等元素都充满了诗意,使得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