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曾赏琼花宴,吴下新传翡翠屏。
湘水月明环佩冷,巫山云湿髻鬟青。
蹙金孔雀非为贵,隔屋琵琶正好听。
青鸟无情易飞去,雕笼深锁重丁宁。

卞思义的《次杨廉夫韵赠歌者翡翠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歌,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扬州曾赏琼花宴:扬州,古称扬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曾经举办过盛大的琼花宴,琼花,即琼花树,以其洁白如玉、芬芳四溢而闻名,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美好。在古代,琼花宴是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地方,也是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
  2. 吴下新传翡翠屏:吴,古时的吴国,今江苏苏州一带。此处“新传”可能指的是新的传入之物,可能是某种精美的屏风或者装饰物。“翡翠”是一种珍贵的玉石,因其色泽鲜艳、质地细腻而受人喜爱,常被用作贵重的装饰品。这里的“翡翠屏”可能是指一种用翡翠制作的屏风,其精美程度足以令人赞叹。
  3. 湘水月明环佩冷:湘水,古代长江中游的一条支流,流经湖南省。月明,指月亮明亮,月光洒落在湘水上,形成一片明亮的水面。环佩,古代女子腰间所佩之物,形状似环,常用来象征女性的美丽和高贵。这句诗通过描绘湘水的月光和环佩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凉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湘水之畔,感受那份宁静与美丽。
  4. 巫山云湿髻鬟青:巫山,古蜀地,今重庆市奉节县附近。云湿髻鬟青,这句诗描绘了巫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发髻上云雾般的湿润感。髻鬟,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通常以簪子固定。青色,表示颜色为深绿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整句诗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景观和女子的发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女性的美丽相得益彰的场景。
  5. 蹙金孔雀非为贵:蹙金,形容事物精致细致,如同绣制的图案一般。孔雀,一种美丽的鸟类,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这句诗通过对比“孔雀”和“蹙金”,强调了精细工艺和珍贵材质的重要性,而非其本身作为贵重物品的价值。这可能意味着在欣赏或拥有美好事物时,更应注重其背后的工艺和价值,而不是单纯的物质追求。
  6. 隔屋琵琶正好听:隔屋琵琶,指的是住在隔壁的屋子中的琵琶声。这句诗通过描述琵琶的声音,传递了一种悠扬、婉转的音乐美感。这种音乐美可能来自演奏者的技巧、乐器的音质,或是演奏时的氛围等多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正好听”也可能反映出诗人对音乐的敏感和欣赏能力,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7. 青鸟无情易飞去:青鸟,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用来象征爱情或忠诚。这句诗表达了对青鸟无情离去的情感体验。青鸟的无情离去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变化和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向往。
  8. 雕笼深锁重丁宁:雕笼,指精美的笼子,常用来比喻束缚或禁锢。这句诗通过描述被深锁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无法自由、被束缚的感受。这里的“深锁”可能指的是内心的束缚或外界的压力,而“重丁宁”则强调了这种束缚的沉重和无奈。

卞思义的《次杨廉夫韵赠歌者翡翠屏》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达到了高水平,更在情感表达上深刻触动人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情感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