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耀禅林,曈眬晃虚室。
观心得无为,颇觉诗思逸。
得句祈疾书,振衣陡焉失。
持此证空空,一笑堕不律。

【注释】

旭日:早晨的太阳。耀:照射。禅林:佛教寺院。曈眬(tóng lún):模糊不清的样子。晃虚室:摇动虚空中的屋子。观心:观察内心。无为:顺应自然,不强为。颇:很。得句:得到一句诗,指得到一首好诗。祈疾书:请医生的书。振衣:抖开衣服。陡焉失:突然间失去平衡。持此证空空:持守这个空虚的东西。一笑堕不律:《南华经》云,“一念失律,万劫不复”,即堕入迷乱。堕不律:堕落于迷乱之中。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游览药壶山寺时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写诗人清晨上山,见佛寺晨光熹微,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诗人登山所见。“旭日”点明时间是早晨,“耀禅林”写日光映照在禅林之上,色彩明亮,给人以宁静之感。“曈眬”与“旭日”相呼应,用字工稳,意境深远,渲染出一种空明静谧的境界。“晃虚室”写光线摇曳着虚空中的屋宇,以虚字形容,使诗句更加空灵、悠远。

颔联写诗人在禅院内所悟到的真理。“观心得无为”写诗人观察自己的心灵,体会到顺应自然的真谛,心灵达到了无为的境地。“颇觉诗思逸”则写出诗人因领悟到这一真理而感到精神振奋。“颇”在这里有相当之意,意谓非常,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得句”指得到了一句好诗;“祈疾书”意为请求医生的书信;“得句祈疾书”则表明诗人是在病中写的这首诗。“颇觉诗思逸”与“得句祈疾书”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因病生情,借诗歌表达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从而引出下文。

颈联写诗人在禅庭中突然失去平衡,进而陷入迷乱之中。“得句祈疾书,振衣陡焉失。”这两句互文见义,既写了“得句”也写了“振衣”。前者指诗人因得到好诗而兴奋,后者则是指诗人在禅院中忽然之间失足而摔倒。“持此证空空,一笑堕不律。”意思是说,既然我持守了这个空空的东西,那么就会落入迷乱之中,无法摆脱。“一笑堕不律”是说一旦被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所迷惑,就会失去理智,陷入迷乱之中。

尾联指出诗人通过这次经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持此证空空”,指作者认为持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会迷失自我,因此决定抛弃它。“一笑堕不律”则表明诗人意识到这种错误之后,会立即醒悟过来,不再沉沦其中。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药壶山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顿悟真理,并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变化。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坚定的态度,以及从困境中获得成长和觉悟的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