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双峰门下士,席间参请到源头。
鲁人知有乐正子,汉世曾称马少游。
白鹿洞宾儒领袖,紫阳教主道源流。
有儿曾斫月中桂,家学相传卒未休。
诗句翻译:
元是双峰门下士,席间参请到源头。
译文注释:
元代的学者,我也曾拜在双峰门下成为门下的弟子。
在宴会中向前辈请教学问,得到了真传。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学习的态度。他承认自己是一个来自“双峰门”的门生,表示了对师长的尊敬以及对学术传统的传承的认同。通过“席间参请”四字,生动描绘了一个谦虚求教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求学的严谨态度。
2. 鲁人知有乐正子,汉世曾称马少游。
鲁人知道有乐正子这样的贤者,汉世也曾称马少游。
译文注释:
在鲁国,人们都知道有一位名叫“乐正子”的贤能之人;汉代时期,也曾经有人称赞马少游为“儒者的领袖”。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乐正子”和“马少游”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们的智慧和道德被后人所推崇,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
3. 白鹿洞宾儒领袖,紫阳教主道源流。
白鹿洞书院的领袖,紫阳宫的教主,道家学说的源泉。
译文注释: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吕善居在此担任领袖角色,代表着儒学的传播和发展。紫阳宫则是道教的重要场所,吕善居在这里担任教主,代表了道家思想的传承。
赏析:
这两句诗赞美了吕善居在学术界的贡献和影响力。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吕善居作为书院的领袖,对学术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紫阳宫则见证了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吕善居作为教主,对道教文化的传播也做出了贡献。
4. 有儿曾斫月中桂,家学相传卒未休。
我的儿子曾在月中砍过桂树,家族的学问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但最终仍未停止。
译文注释:
这句话表达了家族学问的传承和延续。”有儿曾斫月中桂”意味着家族中的后代子孙继承了先辈的智慧和技艺,他们在月中砍下了桂花,象征着家族学问的传承。”家学相传卒未休”则强调了学问的传承并未中断,家族学问一直在延续和发展。
赏析:
这两句诗体现了家族学问的重要性和传承的价值。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族学问都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这些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创新,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