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遥峰外,行行茂树中。
愁添诗鬓白,旱觉战尘红。
已叹桑无茧,何期麦有虫。
南薰元不改,千古舜弦风。

【注释】四月二十日客言兵所不至麦有黑虫食之:指元和十四年六月,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发动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朝廷派宦官统率禁军镇压叛乱,而宦官又纵容兵士烧杀抢掠。当时在江陵的王叔文、韦执谊等听到消息时,正在田间劳动,他们看到麦苗被黑虫吃掉,便感叹地说:“我们没有到过兵灾的地方,却看到麦苗遭了害。”望望遥峰外,行行茂树中:指当时长安城内,宫苑中的古树依然葱茏繁茂,远处山峦层叠起伏。愁添诗鬓白,旱觉战尘红:诗人因久居宫中,见惯了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因而忧思成疾,鬓发早白;又因为久旱不雨,禾苗枯死,到处是尘土飞扬,因此感到愁绪难排。已叹桑无茧,何期麦有虫:桑蚕丝茧早已没有了,哪里想到今年麦子却长了虫子?南薰元不改,千古舜弦风:意谓虽然南方的风气不变,但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就像舜帝时代的乐风一样,已经无法再奏响了。

赏析:

此为元和十五年(820)作者任江陵府法曹参军时所作。当时正值朝廷内乱,王叔文等革新派遭到失败,朝廷派宦官统率禁军镇压叛乱,而宦官又纵容兵士焚烧抢掠,使百姓深受其苦。当时诗人正在江陵,目睹农民流离失所、庄稼被毁的惨状,写下了这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第一联写农民们辛勤耕耘而收成无望的痛苦。“望望遥峰外,行行茂树中。”“望望”与“行行”,都写出了农民们的辛劳,而“远峰”、“密树”则表现了他们所处的艰难环境。颔联写农民们遭受战乱之苦的不幸遭遇。“愁添诗鬓白,旱觉战尘红。”“愁添”与“旱觉”都突出了农民们的苦难。“诗鬓白”与“战尘红”两相对照,既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写出了农民们生活艰苦的悲惨境遇。颈联写农民们遭受战争祸害的不幸遭遇。“已叹桑无茧,何期麦有虫。”“已叹”与“何期”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农民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也写出了农民们遭受战争之苦的不幸遭遇。尾联抒发诗人对农民遭受战乱之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南薰元不改,千古舜弦风。”“南薰”即南风,这里代指南方的风俗习惯;“弦风”指吹奏乐器发出的声音。诗人说,虽然南方的风气不变,但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就像舜帝时代的乐风一样,已经无法再奏响了。

这首诗以农民的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农民们遭受战乱之苦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