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颔逢荆鄂,于今四十秋。
始闻降鬼国,遄见拔泸州。
庙议颛私意,边围堕诡谋。
弃襄不令守,铁锁靠江流。

燕颔逢荆鄂,于今四十秋。

始闻降鬼国,遄见拔泸州。

庙议颛私意,边围堕诡谋。

弃襄不令守,铁锁靠江流。

注释:

  • 燕颔逢荆鄂:指的是在荆楚地区(即现在的湖北)遇到吕公。
  • 于今四十秋:指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 始闻降鬼国:刚开始听说吕公降服了鬼国。
  • 遄见拔泸州:迅速攻克了泸州。
  • 庙议颛私意:庙堂的讨论都是按照吕公的私心来进行的。
  • 边围堕诡谋:边境的防御策略都因为吕公的阴谋而被破坏。
  • 弃襄不令守:放弃襄阳不让防守。
  • 铁锁靠江流:依靠着长江的铁锁。

赏析:
这首诗是吕公去世后,由门人撰写的挽词。诗中描绘了吕公生前的功绩以及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首句“燕颔逢荆鄂”,指的是吕公年轻时英俊不凡,有如燕子般的颌部,在古代文人雅士中被视为美谈。
第二句“于今四十秋”,表示从吕公开始担任某职务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年了。
第三句“始闻降鬼国”,描述了吕公开始时所展现的超凡能力,能够降服鬼国。
第四句“遄见拔泸州”,则进一步展示了吕公在军事上的才能,迅速攻克了泸州。
接下来的两句“庙议颛私意,边围堕诡谋”,反映了当时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对吕公的私心有所偏袒,导致边围的防线出现了问题。
最后两句“弃襄不令守,铁锁靠江流”则表达了吕公去世后,人们不再信任他守护襄阳,而是将责任交给了别人,并且依赖长江的铁锁来防守。

这首诗通过对吕公生平的回顾和对其成就的评价,展现了人们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