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应胜我,可惜堕禅林。
铸错剪须发,书痴雕肺心。
闻名梅止渴,晤语旱逢霖。
一句诗传世,猿边几夜吟。
诗句释义:
- 为僧应胜我,可惜堕禅林。
- “为僧”:意为做和尚。
- “应胜我”:意指认为自己不如和尚。
- “可惜”:表示遗憾或惋惜。
- “堕禅林”:指沉迷于禅宗的修行中。
- 铸错剪须发,书痴雕肺心。
- “铸错”:比喻做事错误,这里可能是指雕刻佛像时的失误。
- “剪须发”:古代剃度为僧后,会将头发剪去,以示出家。
- “书痴”:形容对书籍有极高的兴趣或痴迷。
- “雕肺心”:形容对文字或学问有极深的研究和理解。
- 闻名梅止渴,晤语旱逢霖。
- “闻名”:听到或知道。
- “梅止渴”:传说中,口渴时吃梅可以暂时解渴。
- “晤语”:对话,交谈。
- “旱逢霖”:旱季遇到雨,比喻非常需要帮助或得到滋润。
- 一句诗传世,猿边几夜吟。
- “诗”:指诗歌。
- “世”:流传在世间。
- “猿边”:可能是指猿猴旁边,用来象征孤寂和清高。
- “几夜吟”:多次夜不能寐地吟诵或作诗。
译文:
为僧是否胜过我自己?可惜我落入了禅林的陷阱。
铸造佛像时犯了错,剪去了头发,对书籍痴迷到了极点。
听说梅花能解渴,与朋友对话时却遇到了旱季的雨水。
一首诗流传千古,深夜里我在猿猴的旁边反复吟诵。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以及自己无法摆脱宗教束缚的无奈。通过对和尚生活的描绘(如剃发出家、铸错剪须发等),反映出诗人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向往。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梅止渴”和“旱逢霖”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在宗教修行中获得心灵慰藉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世俗生活中渴望得到更多关怀和帮助的心声。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宗教与现实生活之间挣扎的心理过程,既有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追求,也有对个人情感和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