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皮槁项换儿童,依旧恒河见性同。
作茧蚕宁长恋叶,蜕形蝉待别嘶风。
双趺可逐茶毗尽,只履谁知窣堵空。
设土馒头诳人眼,新罗鹞子过天东。
【解析】
此诗前半写佛智忠禅师的“性同”,后半写其“禅风”。诗人在题赠时,既颂扬了佛智忠禅师的“性同”,也赞扬了他的禅风。全诗用典贴切而自然,不露痕迹。
【答案】
①“皴皮槁项”:形容人瘦削、苍老;②作茧蚕:“作茧自缚”,比喻自寻烦恼;③恒河见性同:“恒河见性”指修得正果,达到涅槃的境界,与“性同”相对照,突出禅师之高深莫测。④双趺可逐茶毗尽:佛教中,僧尼圆寂后,要举行火葬,将遗骨投入大火中焚烧成灰烬,称为“荼毗”,即“火葬”。⑤只履谁知窣堵空:僧人脚穿草鞋,没有钱买新鞋,只好光着脚走,故称“只履”;窣堵波是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意为“宝塔”,又称“佛塔”。⑥设土馒头诳人眼:指僧人化缘,以馒头代替钱财。⑦新罗鹞子过天东:指僧人出家人,远离红尘,去到遥远的东方。
译文:
你那憔悴的面容像老人一样,但你本性和恒河中的鱼一样,永远不变。
你就像蚕一样做茧自缚,但你还是一个有情的生灵。
你要脱离尘世的束缚,蜕去蝉的外壳,迎接新的开始。
你的双脚能踏平所有的土地,只有一只鞋子却依然空空如也。
你在人们面前表演化缘,把馒头当钱币。
你像一只从天空飞来的鹞鹰,飞往远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佛智忠禅师写的一首偈语。诗人首先称赞禅师的容颜苍老,然后指出他的本性与恒河中的鱼一样,永远不变,接着又称赞他像蚕那样做茧自缚,最后赞美他在世间脱胎换骨,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