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南问旧长桥,渡水穿云不作遥。
迂道征鞍何自苦,隔林吟屋屡相邀。
晚晴浓淡烟俱好,春近高低雪尽消。
尚觉粗材欠诗料,政须馀馥乞唐瓢。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苕溪南问旧长桥,渡水穿云不作遥。
- 诗句解释: 在苕溪的南边寻找旧时的桥梁,渡过溪流穿越云雾而不觉得遥远。
- 词语注释: “苕溪”指苕溪河流,“南问旧长桥”指的是在苕溪的南方寻找曾经存在的一座长桥,“作遥”意为不感觉到遥远。
2. 迂道征鞍何自苦,隔林吟屋屡相邀。
- 诗句解释: 绕远路骑马的行程是多么辛苦,隔着树林的屋子多次互相邀请。
- 词语注释: “迂道”、“征鞍”暗示着旅行或外出的过程,“何自苦”表达了一种辛苦的情感。“隔林吟屋”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屡相邀”意味着频繁的交流或邀请。
3. 晚晴浓淡烟俱好,春近高低雪尽消。
- 诗句解释: 傍晚晴朗的天空中,烟雾的浓淡都非常好,春天临近时,高低处的雪都融化了。
- 词语注释: “晚晴”指的是日落时分的天气情况,“烟俱好”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美丽。“春近”表明春天即将到来,“高高低低”形象地描述了雪花的分布和消融。
4. 尚觉粗材欠诗料,政须馀馥乞唐瓢。
- 诗句解释: 仍然感觉自己的才能不足,需要从唐朝诗人那里借取诗歌素材。
- 词语注释: “尚觉粗材”表示作者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够精深,“欠诗料”是说缺少诗歌创作的灵感和资料。“馀馥乞唐瓢”意味着从古代诗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自我反思。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如“旧长桥”、“晚晴烟雾”、“春雪”,作者传达了对四季变化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同时,通过“迂道征鞍”、“吟屋屡相邀”,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交流的愉悦。结尾处的自我批评显示了谦逊与进取并存的情怀,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向往。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