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文学掾未宜卑,四七元勋所愿为。
归兴忽如忆鲈鲙,闲心肯复恋皋比。
郑虔粱肉非无分,薛令桑榆竟自奇。
想见田园有馀乐,时能寄我和陶诗。

【注】1、郡文学掾:指汪以南曾任某郡的文学椽。2、四七:指四十岁,元勋:即元勋,指元勋旧事。

【赏析】汪以南,字以道,号南溪,北宋诗人,宣城(今安徽宣城)人。曾为太学博士,后任处州教授,著有《南溪诗稿》。此为赠别之作。

“郡文学掾未宜卑”,首句点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也点出朋友的官职。“郡文学掾”是官名,属中书省下属机构,掌文学之事。因“掾”古时亦称“吏”,所以此处用“文学掾”。“郡文学掾”在当时属于低品级的官职,但这里说“未宜卑”,可见他对自己的期望值相当高,不自轻自贱。

“四七元勋所愿为”,次句写朋友对自己事业的期望。“四七元勋”是指汉文帝时的周勃、灌婴等功臣,因他们都是四十岁左右被重用的。作者希望朋友也能像这些人一样,在四十岁时得到重用。“归兴忽如忆鲈鲙”,第三句写朋友对家乡的思念。“鲈鲙”是鱼脍,是江南一带的特产,作者用“忽如”、“忆”等词语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闲心肯复恋皋比”,最后一句写朋友对自己事业的淡泊之心。“闲心”即闲适之心,“恋皋比”是依恋文采。作者用“肯复”一词,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淡泊之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采的珍视之情。

“郑虔粱肉非无分”,“郑虔”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他爱吃梁肉而得名。“粱肉”是一种美味佳肴,这里用来比喻美食。“薛令桑榆竟自奇”,这是对朋友的一种赞美。“薛令”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在晚年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因此得名“薛令”。这里用“桑榆”来比喻晚年,表明朋友在晚年仍有才华横溢,值得赞美。

“想见田园有馀乐,时能寄我和陶诗”,末两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对整首诗的总结。“想见田园有馀乐”,意思是想象一下朋友在田园中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时能寄我和陶诗”,意思是朋友时不时地能够寄给我一些和陶渊明诗歌风格相仿的诗作,表达我对朋友深厚的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朋友淡泊名利、珍视才华的赞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