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
略剩繁华犹好在,细看冷淡奈愁何。
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
回首太平三百载,钱王纳土免干戈。
【注释】
①涌金门: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上,是南京古城墙的东门。城望:指登城远眺。五首:这里用“首”作为诗篇的单位。
②萧条:荒凉冷落。枯荷(hé):枯萎了的荷叶。金碧:指建筑的装饰色彩。
③略剩繁华犹好在:指虽然城市中还有一些热闹繁华的景象,但已不象过去那样繁荣。
④细看冷淡奈愁何:仔细观看那些冷冷清清的景象,又怎么能不感到忧愁呢?
⑤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远远地知道江岸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了,逐渐感觉出城内空阔的地方越来越多。
⑥太平:指宋初统治者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所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人民生活安定。三百载:指从北宋建国到诗人登上涌金门城楼的年代。钱王:指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liú)。纳土免干戈:指钱镠投降宋朝后,没有发动战争,就接受了宋王朝的封官。
【赏析】
《涌金门城望五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诗作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春末夏初。作者在杭州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登上杭州涌金门城楼,凭栏远眺,感慨系之,遂写下这组五言绝句,以抒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起笔写景,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气氛。垂柳映着枯萎的荷蓬,楼台虽金碧辉煌,而无人观赏,只见水鸟飞过。这是一幅萧条景象。
“略剩繁华犹好在,细看冷淡奈愁何。”“繁华”与“冷淡”相对,表现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繁华虽在,但人们的心情却变得冷漠了,诗人不禁感叹,这种冷漠又怎能不引起他的忧愁!
“遥知堤上游人少,渐觉城中空地多。”“堤上”“城中”,都是泛指;游人少、空地多,都表明战乱频繁。“遥知”“渐觉”两字,写出了诗人由远及近的观察和感受,从而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回首太平三百载,钱王纳土免干戈。”“太平”二字,点明诗人的题旨所在。“钱王”即钱武肃王,五代时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诗人回顾过去的三百年,正是钱武肃王纳土归顺宋朝的时候。因此,诗人借以抒发自己希望天下太平、国家安宁的美好愿望。
全诗通过登涌金门城楼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苟安偷安、不思进取的不满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